第195章 首日票房成绩-《华娱之传奇导演》
第(3/3)页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陈导拍的很好,剧本写的也很好。这部电影通过对秦山监狱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犯人的歧视。
只要一旦进了监狱,这些犯人们在他们眼里就是坏人,就不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而且讽刺的是,肖申克所在的监狱很多人都没有罪,只是因为当时法律体系的不成熟还有各种原因造成的这些人被当做犯人一样关了起来。
他们在监狱里受的是非人的折磨,受到的是不平等的对待。可悲的是,很多监狱里面的犯人因为呆在一个地方久了,渐渐地麻木了,渐渐地失去了他们的人性,变得可悲。
而肖申克的出现,改变这个监狱的一切。这也告诉我们:我们要向肖申克一样,学会转换自己的角度,学会在逆境当中生存。
此外,这部电影暗示我们法律体系应该更加完善。如果一个体系或者一个制度不够成熟完善的话,不与时俱进的话,那么会有很多人去钻空子,最终有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混乱…”
一位好莱坞着名导演看完这部电影后,也从电影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了这部电影:“在叙事视角上,电影采用了瑞德这个人物角色来当做旁观者。
也就是第三人称叙述,通常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的叙述,多数情况下叙述者如同全知全能的上帝,能够知晓事件的一切前因后果。
但本片却没有这样,瑞德首先是故事的参与和推动者。
而且他在某些方面并不知情,比如他事先并不知道肖申克要准备越狱。
在肖申克逃离前要绳子的时候,他还在为肖申克隐隐担心,这些都使得整部电影变得有更多的可看性和神秘性,使得观影者的心情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而发展,进而变得跌宕起伏。
在叙事结构上,电影也表现地十分简明。包括一些个情节的设定以及相互间的衔接,正因为有了简洁的成分,电影就变得十分紧凑而不拖拉。又通过瑞德的三次假释,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没有成功。一直到第三次的时候,瑞德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假释其实已经是释怀了,但这时的他却假释成功了。
不过当时的瑞德已经变得很是苍老了,已经习惯了自己在监狱中的生活。他一旦出去,就可能获得和老王一样的下场——因为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而自杀。
不过正是因为这些情节铺垫,才使得最后肖申克对瑞德的开导有了实际意义和价值。
在叙事表现上,电影升华了“自由”这个主题。所谓的自由也就是希望,电影中有许多的事物都在象征着对自由的压迫,同时肖申克也不止一次地向瑞德提及到了“希望”。
尽管肖申克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受到了来自于这个监狱的囚禁,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于自由和希望的追求和渴望。
这些从肖申克给自己的朋友们争取啤酒喝和放音乐这些事情中就可以看出。
影片一直在透过这些向我们讲述着“希望”与“自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虽然在肖申克越狱前瑞德并没有了解到肖申克所描述的究竟是什么,但在影片的最后,肖申克用实际行动向瑞德表现出了自己的内心。
影片名字中的“救赎”,真正想表现的则是对于人灵魂上的救赎。
而追求自由的脚步永不停歇,这个就是我对于整部影片的感知。
人,只要存在于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这个环境带来的影响。自然是有好有坏的,不过这些并不是我们要纠结的内容。真正应该去拿捏的,是无论怎样,你我都不会是之前的自己。
我们被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着,其实,存活的意义就在于寻求到真正的自由。当然,也是在有约束的条件下的自由。
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对于自己先前的承诺。尽管会有许许多多的阻碍,有来自自己和他人的阻碍。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退却的理由。
希望是一定要有的,也一定得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好的想法。不单单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告诉自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蹉跎,我要做的,就是平静地度过这一段时光。”曾经的困难和苦闷都将会是自己最为靓丽的名片。
最后,我想向陈永仁导演表达我对他的崇拜之情,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他就是当今世界第一导演…”
而在票房上《肖申克的救赎》也飘红,上映首日,海外75个市场开画收得2.6亿美元,全球累计2.96亿美元。
其中内地开画收8686万美元,岛国1840万美元,北美1亿美元,英国440万美元,台湾410万美元,香江400万美元,印尼350万美元,法国860万美元,俄罗斯750万美元,印度550万美元,泰国230万,棒子国1220万美元,马来西亚220万美元。
由于众多大片抢夺市场,导致《肖申克的救赎》票房没有《火星救援》那样大爆,但依然是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而北美票房更是破亿美元票房,也让众多好莱坞导演心里很不爽。
上映首日,肖申克票房便已收回成本,并赚的盆满钵满…百镀一下“华娱之传奇导演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