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这两样表现不好,那么观众们就无法感同身受,就无法感受到此时陈道铭内心的那种绝望,而陈道铭的表演,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完全就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表演。 从最开始试图用玩笑的安慰自己,到后来的一声无奈又绝望的叹息,从头到尾,陈道铭对于情绪的转换堪称完美,再配合着声音起伏,包含感情的台词,把那种一个人流落在一个没有生命存在的,陌生的星球上的那种孤独、绝望全都展现给了观众。 不用任何演员来配合,也不需要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演,更不需要眼泪,只是用表情的变化与语气的转换,就能让人感受到脖子被命运掐住的那种无力感,真的是让大家打心底里,为主角此时的境遇感到同情和难过。 在场所有人都被陈道铭的这段精彩的表演给感染了。 人在孤独绝望的时候,要么被压力压垮,要么就是绝境反弹,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求生欲,而陈道铭显然是属于后者。 在经历了最初的绝望之后,陈道铭也调整心态,决定克服困难,为了渺茫的生存希望而去自救。 他开始计算基地的储存食物有多少,然后发现自己之前一个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基地储存的是整支科研队伍六个人三十一天的口粮,关键是,为了预防突发情况,基地还多存了一个月的口粮。 盘点了一下食物,一盒盒一袋袋真空包装的食物被拿了出来,从早餐到零食,应有尽有,让一些以为在太空一天到晚全都是吃饼干的观众们开了眼,这食物还挺丰盛的,看样子陈道铭一时半会也死不了,观众们也送了一口气。 接着按照陈道铭的计算,他完全可以依靠这些口粮生存四百天左右。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毕竟他想要活下去就要最少坚持四年的时间,所以他决定开始在火星上种土豆。 “此时此刻,不得不说当初选择学植物学是多么正确的事情,现在我希望的就是在地星上的那一套放在火星上也行的通,所以我现在首先要做一个恒温塑料棚…” 面对着摄像头,陈道铭的表情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绝望,而是充满了斗志,基地储存的食物让他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而这种希望仿佛也把这个充满绝望的世界给照亮了。 手里拿着土豆,陈道铭对着摄像头说道:“虽然它现在还是我的食物,但是几天之后,它就会成为我活下去的希望,以前我非常讨厌宇航局那帮人把土豆作为我们的主食,对于土生土长南方人的我,是非常受不了的,但我现在真的是爱死他们了…” 说到这里,陈道铭还对着镜头扭起了屁股,自嗨起来,唱着歌:“土豆土豆,我爱土豆~” 现场本来有些压抑的观众们,也被银幕上的这一幕给逗的忍不住笑了,轻松的气氛渐渐的冲散了放映厅内的压抑感,就像开场那一场超级沙尘暴一样,风暴过去了,也迎来了曙光。 当然,种植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还有点危险。 在经历了小型爆炸,坍塌种种困难后,塑料棚也终于搭建好了,一切也开始走上了正轨,看到银幕里陈道铭欢呼的一幕,现场的观众们也都不自觉的跟着鼓掌拍手。 结果虽然重要,但是观众们想感受的却是求生的这个过程。 因为电影时长关系,是没有办法细细阐述每一个求生的细节,但每一个片段都十分的精彩,让观众既能感受到了求生过程的不易,却又不需要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看。 看到陈道铭塞着两个鼻塞剪开那些装有科研人员在火星时,遗留的粪便,那个嫌弃的表情,也把观众们逗的哈哈大笑。 还有为了制造供应塑料棚的水分,陈道铭点燃氢气结果被炸飞,再出现镜头前的时候,浑身还冒着青烟的模样,让观众们看的笑个不停。 就这样一边笑着一边看着,陈道铭的土豆田也完成了。 不过完成并不代表成功,这里毕竟是火星,环境和地星完全不同,土豆到底能不能长出来,这是一个从未有人完成过的课题。 终于在第四十多天的时候,陈道铭吃着早餐路过塑料棚时,下意识的看了一眼,下一秒,他整个人怔住了。 当观众们看到走进塑料棚内的陈道铭,蹲下身子用手抚摸一颗小小的土豆嫩芽的一刻,所有人打心里感到感动。 镜头慢慢推近,给了这颗土豆苗一个特写,那代表着生命的绿色,也代表着陈道铭生命延续的希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