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个个到位,李明随即就将他的方案分发了下去。 “几位大人,看看吧,这是本王制定的一些教学体系。” 话语开口,朝着几人简单介绍了一下。 而听着李明的话语,几人从疑惑变成了然,点了点头。 随后翻开了李明的方案。 每一个人都极为的认真。 而李明也没有打扰,静静的等待了起来。 直到半个小时之后,杜如晦抬起了头颅。 “殿下,您的意思是小学为朝堂所支出,中学为收取一定收入,大学也是,大学者可直接参加科举入职官员,可读中学者无法就读大学者如何生计。” 杜如晦开口,目光看向了李明。 “这个好办,杜大人,其小学为文科与武科同时进学,而进入中学分为文科,与理科,可主修文科,也可主修理科,文科则可以入职各地吏员,理科则则是可参军,进入军队。” 李明点头,话语随即开口。 而他的话语,顿时让在场众人瞳孔不由收缩了一下。 “殿下,这恐怕不妥,地方吏员根深蒂固,贸然动之,恐怕容易国本不稳。” 房玄龄皱眉开口。 “这天下乃大唐之天下,吏员而已,何谈不稳。” 魏征皱眉开口。 而面对着魏征的反驳,房玄龄和杜如晦嘴角抽搐了一下,没有继续开口。 两人可不是魏征一样的书呆子,很清楚吏员问题有多大。 很多地方吏员很有可能祖辈从秦朝时期就是吏员了,一代又一代,虽然称不上世家,可影响力却极为的恐怖,动这些人风险同样不小。 “两位大人,放心吧,如今诸位可知学堂人数几何?” 不过对此李明倒是没有太过在意,话语缓缓开口。 “几何?” 听着李明的话语,房玄龄和杜如晦心中不由一动,随后房玄龄下意识的询问。 “如今学堂一共两万五千所,其学童人数为八百二十三万五千七百二十一人。” 话语缓缓开口,说出来的数值,却让在场所有人瞳孔瞬间瞪大,几个人更是在这一刻瞬间站了起来。 “殿下,此话当真。” 魏征忍不住开口,这一刻呼吸都有些粗重了起来。 “殿下,真有如此之多?” 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同样开口。 “当然!” 李明笑着点头。 这数据上来之时,哪怕他也吓了一跳。 甚至让他怀疑,如今大唐孩童的人数恐怕已经不是千万级别了,很有可能是一千五百万,甚至可能更多。 毕竟虽然如今有着最严格的政策,可没有进入学堂的学生保证还有。 轻轻松松突破千万不会是什么问题。 而这一刻看着李明再度点头,在场众人不由一个个倒抽一口凉气。 “盛世!” “我大唐文教盛世啊!” 魏征喃喃自语,双目在这一刻都有些放光。 其他几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几位,不出意外的话,这第一批的所有学员,都将晋级为中学,八百万人,并且修行了武道,诸位觉得取缔原本的吏员可行否?” 话语带着笑意。 只是这一刻,面对着这一句话,在场众人都不由沉默了。 可行吗? 答案当然可行。 如今武道已经推行天下了,在场众人自然获得了武道之法,事实上早在之前他们就已经获得了。 也很清楚,武道的强大。 面对着掌握了一定知识,并且有着足够大的武力情况下,取代原本的吏员,简直不要太简单。 敢暴乱,直接镇压了就行了。.. “殿下,此策应该可行!” “而且因是良策。” 片刻之后,房玄龄开口,双目在这一刻逐渐放亮。 自古皇权不下乡。 这一制度一旦执行下去,这样的问题无疑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 皇权不仅仅可以下乡,甚至可以蔓延整个天下。 若是实施的好,天下大治恐怕不是问题。 “殿下圣明!~” “殿下圣明!” 一道道的声音开口,此时众人无疑都想到了这个问题。 至于下方吏员的损失,那关他们什么事情。 “好了,本王叫你们来,不是听你们拍马屁的,继续说!” 李明挥了挥手,没好气的开口。 “《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汉书·礼乐志》提到“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殿下所谓之大学,学如何。” 沉吟了一下,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开口。 而他的话语,也瞬间让整个房间变得安静了起来。 李明的目光不由看了一眼柴绍,这一位驸马爷果然不一般,一句话就询问到了重点上。 李明设立的教学体系之中,大学无疑是重中之重。 甚至一切的核心都在大学之上。 甚至相比于前世的大学要更重。 “大学,本王觉得因是为朝廷建设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自古以来,太学就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的这项功能显得更为重要,本王希望大学出来之人,文能治世之能臣,武能安邦定国,技术者可改天换地。” 缓缓开口,说出来内容,却让在场众人内心瞬间有些澎湃。 “殿下深谋!” 几人拜服。 双眸之中都有着光彩在闪烁。 “殿下,大学是否将文武科分开,武科者为武科之学,文科者为文科之学。 ” “基础于小学和中学已经学习,大学者,下官觉得更因精深。” 微微的沉吟了一下,刘政会同样开口了。 而听着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的话语,李明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的确在前世之中,大学都有着文理科的分科,更别说差距更大的文武,综合在一起的确并不合适。 “殿下,小学六年太久了,何不五年,六岁入学,十一岁即可入中学,中学三年,十四岁即可入大学,或为吏员,为束发之际。” 柴绍沉吟了一下,同样再度开口。 而这一刻,李明倒是有些皱眉了。 不过很快,他才反应过来。 如今可不是后世,在后世十八岁成年,在古代,特别在大唐,十四五岁都是结婚生子的年龄了。 他按照着前世那个时间段明显就不合适了。 哪怕这里取消了高中,都以中学代替,可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一算下来,六岁入学,十二岁中学,十八岁大学,读出来都二十二岁了,在大唐已经是大龄剩男了。 目前的大唐可没有人支撑得起来这么长的时间。 毕竟朝廷义务教育也只是到小学,又不是到中学。 到时候恐怕大学压根就不会有多少人去读。 哪怕是中学都有些悬。 虽说中学可以当吏员,可那也得家庭撑得住。 在前世,早些年,因为家庭缘故,各种退学的还少吗。 放在这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甚至可能会更加的严重,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很有可能的事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