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暗战准备 海外目标-《改变》
第(2/3)页
“哎!不不,朕现在也讲民主,谁说的有道理,谁说的对!”崇祯皇上看着张知木和陆成祥坐下了,继续说“朕方才说了,我们就要给水军的大战船,今后还多造几艘,那样我们就可以开着战船到那些西夷人的家门口去!”崇祯皇上有指着陈玉峰和欧阳鹤说,“可是他们说,不能造太多这样船。说是花银子太多。”
张知木明白了他们在谈啥,“皇上,你还没有见过这艘两万五千吨战船呢!这是一座山一样的船,完全是最好的钢板焊接起来的,里面的电缆都是用火车来拉的。用的电量比我们一般的小城市用的都多。这船本身就是一座城市一样。上面的水兵就需要一千多名。造这样的大船,对我们来说也会是非常沉重的负担。为了造这艘船,我们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造的。说用银子堆出来的也不为过。不但造这样船要花费很多银子,今后我们养这样船,花的银子也是流水一样。这船要在岸上给他们配上专门的码头,还需要一批人保证船上给养供给。”
“可是,我们只要打出去,就可以将我们贸易做到全世界各国去,是不是就可以赚回来银子了?”崇祯皇上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皇上说的对!”张知木说,“皇上看到这这艘船之后,您的想法也许会会不一样了!我们的计划是,将来,我们要在黑海和西洋(印度洋)、南洋,还有我们的泉州这边各有一艘这样战船就行了。这样的战船,一艘就完全可以保佑一片海疆无恙了!”
大学士范景文说:“要是这样,这船可就是定海神针了!”
“对,范大人说的对,这样船就是定海神针!”张知木说,“其实,我们五千吨的战船已经是世上无敌了。我们之所以要造这么大的船,就是要让世界各国看看,他们再有几十年也赶不上我们。从气势上就压制住我们的对手。不过我们要尽快的将船开出去,不能总在我们家门口晃悠。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将南洋的事彻底解决,明年就可以向外发展了。再说了,我们新的大船早就开焊了。争取我们出去的时候,能派出去一只无敌的舰队!”
“嗯!听张东家这么说就觉得提气!”崇祯皇上说,“当初我们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经就无敌于天下,可是他们没有窑岗人会做生意,耗尽了国库。这个教训我们要吸取!我们船队出去,也带着大批的商船跟着才行。”
大学士刘建泰说:“皇上啊,您有所不知,现在福建和广东、浙江沿海,造船都造疯了。每年不知道要造多少船,造了船只要不出事,都是一个个挣得钵满盆满的!这还是那种木帆船呢,要是窑岗人的蒸汽船,那就更不得了了!”
张知木说:“可惜的是,我们蒸汽船任务都太重了,用来做贸易的机会太少。南洋的事处理完了,我们放开手,面向全世界去做贸易。争取做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商品。”
“好!好!”
“对对!”
“”
张知木的说法,等到大家赞同。
大学士刘建泰忍不住说一句话,“皇上啊!自从我跟了您,很多年没见您这么高兴过了!”
“是啊!”崇祯皇上说,“岂止是朕呢!很长时间以来,你们这些大人不也是跟着朕愁眉苦脸吗?”
张知木看到,皇上和这些大臣们习惯了没有啥权利之后,反倒是非常愉快了。现在跟在崇祯皇上皇上身边的大臣们不做啥事,也不担心做错事,更不担心政敌挑毛病,就陪着皇上到处处走,到处去乐呵,还真的一个个弄得荣光焕发。
一直在餐车上闹了很晚,大家一起吃了点宵夜,皇上才回去休息。各位也都一个个回去了。
咣当当的列车上,人们反倒是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一个个显得非常放松。
张知木看到陈玉峰和欧阳鹤没有动的意思,知道他们可能有事。
果然,大家走的差不多了,欧阳鹤说:“张总,你和陆先生、李主任谈话时,我们收到了李菁那边发来的电报。我们新建的两条五千吨木船,还有五条一千五百吨木船的已经到了恒河河口。李菁准备和带着山地丛林军第一军,分两次乘船到满刺加(马六甲)。范成坤和范松也乘战船向那边出发。按照计划,他们是要先夺取苏门答腊岛上的旧港,占领了这里之后,配合满刺加(马六甲),就可以封锁住满刺加(马六甲)海峡。”
“嗯!红毛番(荷兰人)人在苏门答腊和爪哇都有驻军,我们先占了旧港,荷兰人在爪哇巴达维(雅加达)就呆不稳。回过头来,就可以彻底收拾南洋群岛的事了。”张知木说,“可惜的是我们的船还是不够用。要不是林宗伟先生他们新造的这些船,南洋的事还要拖后了。吴三桂他们那边,军队从陆上走的太慢。那边的船还真的不会马上抽回来。”
“无论如何吴三桂他们的军队今年封冻前,都要运过北美去。他们在我们这边陆地上没有过冬的房子,那么多军队过冬会非常艰难!”欧阳鹤说,“我已经给吴三桂发电报了,让他们做好今年就在他们登陆处附近过冬的准备,尽快组织工兵们造木屋,那种能防严寒的木屋。那边冬天可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千万不要因为冻伤减员。”
“呵呵!我们原来以为他们过去后,直接向南走,那样过冬就容易些了。看来我们是太乐观了!”陈玉峰说。
“好在我们重装备都上岸了,我看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啥能挡住我们的。”张知木说,“我对吴三桂他们有信心。不过,他们必须向南修路,然后再向内陆五大湖地区前进。因为北美西部气候干旱,很难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只有五大湖地区才有最好的土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