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关注奥斯曼帝国 试制船用柴油机-《改变》


    第(1/3)页

    第四十六章关注奥斯曼帝国试制船用柴油机

    其实,无论是陈玉峰还是欧阳鹤都知道,张知木去看陈圆圆绝对不简单,只是张知木不说他们也不问,因为张知木身上谜一样的东西太多了。张知木不是一个为了一个漂亮女人弄得和杨玉琳吵一架的人。

    说完了陈圆圆的事,又说完了皇上要来的事,欧阳鹤拿出来一大摞子资料,说:“张总,我看有时间,你是不是也看看这些?”

    “天哪!那是啥,那么多?”张知木望着一堆资料有些害怕了。

    “是刘云他们整理出来的,李魁他们这次西去带领回来的资料。”欧阳鹤赞叹的说,“看着李魁象一个粗人,这人其实真的不简单。虽然他们这次去来回用了很长时间,可是做的工作真是非常多。带回来的资料真是浩大。不但有一路西去的地质、道路、山川资料。还收集了大量那边的政治军事资料。我花了几天时间,算是浏览了一遍。这还只是刘云整理出来的一部分。”

    陈玉峰说:“我看得啦!别让知木在这上浪费时间了,这些东西我们慢慢研究吧!需要的事,我们跟知木说说得了!”

    “好好!我同意陈叔的意见,”张知木赶紧说,“这些东西太吓人,还是你们看吧!”

    “呵呵!”欧阳鹤一笑说,“虽然我只是浏览了一遍,心里对那边的事有数多了。欧洲那边,奥斯曼帝国还是主要力量,他们信奉天方教,搞的是军政一体,执行他们个人的法律。周边国家,不是被他们吞并了,就是做了他们藩国。那边的俄罗斯也受到他们的威胁,我看顾不上我们。将来我们面对的对手很可能是他们,俄罗斯反倒是不足虑!”

    “这一件事搞清楚了,李魁就没有白去一趟那边。”张知木说,“奥斯曼帝国在那边占据的面积大,军事潜力也大。我们向西发展或许有一天要和他们碰上,我们应该早点研究他们,收集他们更多的资料。”

    “军事上我们谁都不怕!”陈玉峰说,“关键是,我们占了的地方就要管理好才行。还是用知木的办法,不急进,打下一个地方,就把那里做我们的后方。这次给宁德他们配去的干部,对河西那边稳固用处太大了。我的想法是,西北边防军,扩编成四个边防军。平时驻守屯垦,战时打仗。西边再有两个骑兵军两个步兵军做机动兵力。那边兵力就够用了。除了西边,我们边防没有可忧虑的。这边的只有朝鲜那点地方,再就是南边的莫卧儿帝国,边境就简单了。”

    “陈总说的是,”欧阳鹤说,“我倒是觉得,我们下一步要下大力气发展水军。我们北中国海、东海、南海、西洋都要有一个水军船队才行。”

    “呵呵!我看还不够,我们还要在黑海有一个船队,那样才能保证我们西面的安全。”张知木补充说。

    “呵呵!看来,我怎么想还是要差一点儿啊!”欧阳鹤一笑说。

    “这事不怪你,”张知木说,“我们以前一直没真正的把西面那么大的地方当做我们自己的地方,这就不奇怪了!”

    张知木清楚,欧阳鹤这么快的就对欧洲那边的局势有了这么清楚的了解,说明李魁他们真的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说明欧阳鹤这个人着实不一般。虽然,张知木对奥斯曼帝国和欧洲那边的历史不是很清楚,但是也知道一些俄土之间近三百年的战争的事。现在看来还没有开始,也许他们打起来了,无暇他顾,就能给我们一段稳固发展的机会。

    不过张知木也担心,自己现在就向西发展,是不是会过早的引起奥斯曼帝国注意,甚至让奥斯曼帝国帝国感受到我们的威胁,放弃进攻乌克兰,俄罗斯也就不和奥斯曼帝国开战,更有甚者或许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我们。

    张知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1453年,“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沦陷。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中战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战死,另一个臣服于土耳其苏丹,只有他的侄女索菲亚公主逃到罗马。千年罗马帝国从此灰飞烟灭,全欧洲都在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下颤栗。后来,教廷出于牵制奥斯曼土耳其的目的,于1472年将索菲亚嫁给莫斯科领主一凡三世。捡到宝贝的伊凡三世在迎娶索菲亚公主的同时宣布自己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并宣布莫斯科是“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俄罗斯既然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衣钵,自然与奥斯曼帝国也应该算是世仇了。然而,莫斯科大公国直到1480年才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羽翼未丰,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没有将这个自封的第三罗马的俄罗斯放在心上,他们觉得疯子才会放着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东南欧不打,跑老远到寒冷的莫斯科猎北极熊。两个各怀心思冤家竟然和平相处了近两百年。

    不过,现在奥斯曼帝国向西北已经渗透到了黑海,向东直达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奥斯曼帝国这个宿敌和异教国家已经来到了自家门前,和它开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尽管不断地得到从远东传来报告,说大明朝人出动大军,将他们占领的很多土地占领了,并屠杀他们,可是沙皇阿列克斯不为所动。

    因为,远东实在是太远了。俄罗斯现在不可能为那里出动大批军队。对于远东,沙皇采用的办法就是鼓励那些野心勃勃的哥萨克人去远征,俄罗斯不会付出多少代价,还可以坐享他们带回来的好处。可是,大明朝的人不断逼近乌拉尔山,俄罗斯上下都不能不担心了。

    尤其是,知道两千哥萨克去伏击明军一个没回来的消息后,他们不能不认真对待这个方向了,他们知道,不制止明军,弄不好大明朝人还会像当初蒙古人一样,大军席卷而来。那种惨痛教训他们忘不。可是南面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来到门前了,俄罗斯必须顾眼前这个宿敌。因此他们向乌拉山脉这边派出的军队也非常有限,还大多数是哥萨克人。

    其实,窑岗人对奥斯曼帝国了解的还是太少了。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拥有三千多万人口,有着完善的军政体系。李魁他们的商队,还有明朝的使者到来,不但引起百姓商人们欣喜,更引起了奥斯曼帝国上层,包括掌握奥斯曼帝国实权的苏丹皇太后的重视。

    苏丹皇太后把玩着李魁他们带来的各种新奇物品,抚摸着色彩斑斓艳丽的宽幅醋酸纤维面料,对这个久闻的东方大国产生了非常大兴趣。同时,帝国情报机构想尽办法,从这些东方商人和官员嘴里面套取更多的情报。

    当他们发现商队中有人测量各地山脉河流的还有城镇情况后,他们产生了警惕。如果这样强大东方大国对奥斯曼帝国有野心的话,那可是十分的危险,要远比俄罗斯那些野蛮人危险的多。但是,他们又一想,那边实在是太遥远了。实质上的威胁根本谈不上。所以,苏丹皇太后没有让人惊动李魁他们的人,只是掌握着他们的动向。他们回去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派出了一队以商人名义的情报人员,跟随李魁他们来到窑岗。这些情报人员,非常专业,李治他们派出的人,跟了他们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他们有啥异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