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调整策略 研究成立空军-《改变》


    第(2/3)页

    “呵呵!”张知木也是一笑说,“陈叔、欧阳先生,你们不和我说这事,我也要和你们说的。今后飞机很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胜负。我们需要组建一支独立的空军,而且要早下手。李云鹤他们现在研制的飞机,要比现在用的飞机强得多。今后他们不但要研制更多打仗的飞机,还要研制运送客人和物资的飞机,还要研制能在大船上起降的飞机,还有从水上起降的飞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的人来负责这件事儿。李威负责的事太多也都很重要,我的意思是抽出来一个人组建空军,同时协调飞机的研制生产。飞机研制生产,将来会形成一个自己的体系。不论是试验体系,还是设计生产都需要一个严格的体系来支撑。所以这个人,必须能力全面才行。”张知木对陈玉峰和欧阳鹤的敏感很佩服,他们已经敏锐的感觉到,飞机这事将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陈玉峰和欧阳鹤对望了一眼,都笑了。陈玉峰说:“知木啊!这件事我们想到了一块了。你看柳成璜这个人怎么样啊?”

    “哦!当然行啊!”张知木说,“柳成璜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不过,柳成璜的任务不是对付海外的吕宋那边的事吗?”

    “没错,”欧阳鹤说,“不过,张总你看,那边的事,现在看,还算是啥大事吗?只要我们水军腾出手来,柳成璜带人过去,就把那边的事儿给办了。等他办完了那边的事,就让他回来不就行啦!”

    “嗯!也是,现在军事上我们没有对手,只是军事需要服从我们的政治安排!”张知木说,“柳成璜回来之后,就把林风或者石秀他们谁派到南边去,辽东那边有魏祥一个就行。我们‘凌水八杰’也都该独当一面了。”

    “哈哈!”

    陈玉峰和欧阳鹤听了张知木说出了,‘凌水八杰’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罢,陈玉峰问:“知木你也听说了‘凌水八杰’这个说法?”

    “嗨!我也是听玉琳他们跟我说的,不过这个说法非常生动,也非常准确。这八个人在我们窑岗创业初期的确是立了大功。同时他们自己也锻炼出来了。”张知木认真的说。

    欧阳鹤说:“陈总真是慧眼识人啊!当初直接从凌水码头那么多兄弟中挑出来这么几位。”

    “嘿嘿!”陈玉峰很自得说,“其实,机会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当初要是挑到其他人也错不了。后来从凌水码头也来了不少人,在我们军中也都是中坚力量。他们八个人就是来得早,机会好!”

    “那么,这个空军司令就是柳成璜了?”张知木问。

    “张总没意见,今天就定下来!”欧阳鹤说,“不过,让李威将军忍痛割爱还是有些残忍的。他可是在这上花了很多心血。”

    “没事!我去跟李威说这件事,将空军从他那边分离出来,如果李威不不舍得空军,他就管空军。将炮兵机械化兵、工程兵都交给柳成璜,看看他选哪头?”陈玉峰说。

    “这事要跟李威好好说说,都是他的心头肉。我看这样,所有的这些部门还都归李威来管,他终究是副司令。柳成璜回来具体负责空军的事。将来,空军真的发展到了范成坤他们水军的规模,顺理成章的就可以独立出来。不然,一下子完全独立出来,他们配套的东西太少,也适应不了。”张知木知道李威在飞机上下了太多的心血,觉得还是过渡一下。

    欧阳鹤点头说:“还是张总想的全面,不过,空军是我们今后重点加强的地方。张总也多向飞机这边关照一些。”

    “嗯!这次北征,对我们机械装备又是一个考验。不过,李云鹤他们派出了很多技术人员随军保障,这样也能跟着发现很多问题。对今后改进非常有好处。”张知木说。

    “东征回来他们改进的地方就不少。这些东西只有用起来才能发现问题。”陈玉峰可定的说。

    “军事装备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张知木说,“我正要和卢先生和李云鹤研究一下,准备成立一个机电产品监督检验研究所。建立几个实验室,模拟各种高温、极寒等环境,测试我们设备。有些东西我们能在家里面测试的就不要到野外去试了。”

    “这样最好,我的手段也要慢慢完善,”欧阳鹤又问,“内参上说,他们正在试验电视,我没弄明白是怎回事?张总能说说吗?”

    “恩!电视可是好东西,”张知木说,“我们都看见电影了吧?电视就是直接用一个摄像机对着目标,比如对着我们,然后,将我们图像,变成电信号,比如传到我的办公室去,再将电信号变成图像,这样玉琳在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我们实时图像。电视就是这东西!内参上说的是,杨昌他们正在进行的无线电传送电视线信号的试验。我看了一下,效果还可以,不过我建议他们改进一下,要用单边带进行传输。他们回去进行改进去了。”

    “这可是好东西,”陈玉峰说,“我听李云鹤说,电厂和冶场那边都再试着用这东西!”

    “那是用有线传送电视信号,杨昌他们试验用无线传送电视信号。马上改成单边带传送,我们就可以像无线电广播一样,建一个电视台,以后家家都有电视机,就可以在家里面看各种演出,眼睛看着播报新闻。”张知木兴奋地介绍着。

    “还叫单边带?”

    “啥时候能建电视台?”

    陈玉峰和欧阳鹤几乎同事问出了问题。

    张知木说:“我们正常播放电台和电视信号,频谱是对称,其实只要有一半儿就可以恢复出来传送过来的信号,也就是说,播放那边送一半信号就行。这样既可以节约能量,也可减少带宽,留给更多的信号用。”张知木知道,陈玉峰和欧阳鹤听不懂啥带宽的事,可是也只能这样大概的介绍一下。

    陈玉峰知道一下子弄不明这些,问:“说说电视台的事?”

    “下半年就能建好,我让他们在技术上改完了,就先生产一千台电视机,让各学校、养老院、荣军院、各个工厂都有几台。我们主要领导家里面也要有。今后新闻就可以用人现场播报,春节晚会也不一定非到现场去看,通过电视机大家都可以看了。不过,现在还是黑白的,以后要研制彩色的。”

    “这已经就不得了了。”欧阳鹤说。

    “清风子他们研制出来了彩色胶片是怎么回事?”陈玉峰又问。

    “我去看了,清风子他们用一个分光镜,将电影摄像机进来的光线,分成了红、绿、蓝三种颜色,分别用胶片曝光,根据曝光量制作了红绿蓝三种胶片,用光线更强的放映机放出来,就是彩色电影了。小红玉跟我去看了两分钟的彩色电影,差点没乐疯了。马上决定亲自拍一部彩色电影,到时候,我们看看彩色电影怎么样吧?”张知木解释说。

    “哎呀!我们天天看着这些地图,都成傻子了!”欧阳鹤说,“外面的事,我们一点儿都不知道。”

    “嗨!没有你们在这看地图,他们哪有这个环境静下心来研究这些事。没有一个好环境,是不可能出这么多研究成果的。”

    谈论着这些,畅谈着未来,陈玉峰和欧阳鹤觉得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个普照寺是张知木非常用心支持建设的。一次从五台山来了三个和尚,是一个师傅带着两个徒弟。他们到了窑岗来,非要见张知木,这是很少有的事,自然被杨玉琳挡驾了。可是这师徒三人,每天都来求见张知木,弄得杨玉琳没办法,就跟张知木说了这事。张知木也觉得这三个和尚有些过分,他们也不说有啥大事,就说是化缘,本来不想见他们。后来一想见一下也不妨,大不了就布施一些银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