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研究北进问题 李茂计划批准-《改变》


    第(2/3)页

    “我们那两艘钢壳战船和两万吨的的大船都下水试航了,啥时候能装备水军啊?”张知木想起了那三艘大船。

    “这次对付日本人是不行了!”刘云说,“他们试航了一次都回到基地,发现的问题不少,需要改一段时间。”

    “新船难免的!”张知木说,“下一次再造这样大船的就容易多了!”

    “是,林青他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锻炼了出来。再说了我们技校很多焊工都被他们要了过去。”欧阳鹤说。

    “快点充实林青他们的力量吧!我们陆上的事解决了之后,马上就要把重点放到海上了。没有强大的海军不行,我们这个地球上。七成的是海洋,只有三成是陆地,掌握海洋,利用海洋,今后是我们的重点。”张知木说,“现在我们能用木头造出来两万吨的大船,那么就可以造出来钢壳的两万吨大船。能造了两万吨的船就能造三万吨四万吨,甚至更多的。现在我们飞机在陆地上起飞降落,要是我们将战船开到日本去,有飞机能从船上起飞,那么效果会怎么样?”

    “张总是想造更大的船,在出船上造飞机场吗?”刘云有些惊讶的问。

    “在大船上造一个跑道就行,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将飞机的机身造成一艘船的样子,不用轮子,从水上起降。”张知木说。

    “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欧阳鹤说。

    “知木,这样的事儿你就多管一点儿吧,外面打仗的事儿,你不管,他们也能弄得不错。这事要抓紧。”陈玉峰说。

    “是的,我等林宗伟先生回来之后,研究一下下一步造两万吨大船的事。在把卢炳义先生请来,研究一下今后还能造多少大的船。现在有一个好处,我们的X光机马上能使用了,钢壳船焊完了,焊的好坏也可以检查出来了,造出的船安全性就能提高不少。”

    “我看木船该造还是要造,不打仗的话,到苏禄那边运鸟粪也行!不用说两万吨的木船,就是五千吨的木船在这次解决辽东的时候,起的作用也不小。那样的大船。一般对手的炮弹就是击中了一发,也不一定就致命。”陈玉峰说。

    “对!陈叔说得对。”张知木说,“造木船的木匠一般上不了造钢船的船台。再说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钢全都造钢壳船。”

    张知木和陈玉峰、欧阳鹤、刘云难得的轻轻松松的聊着天。

    可是电话又打了进来,是李茂问张知木是否在这里,得到刘云肯定的回答后,李茂说他马上过来。

    听说李茂马上过来,张知木苦笑了一声说:“呵呵!李公子这次回来真的是让我有些为难了!他要求今年就开建郑州到汉口的铁路。我还没敢和卢炳义先生说这事。上次皇要求今年开建张家口到北京的铁路,我们很为难。这次有些没法跟卢先生说了!”

    “呵呵!李公子真是急性子!”欧阳鹤说,“汉口那边也是让李公子搞的有声有色的。”

    张知木说:“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一直没有制定出一个长远的建设计划。”

    “这也是没有办法,好多事都在变化,我们只能滚动着发展。”欧阳鹤说,“太执着的制定了计划执行起来也会有问题。”

    李茂进来的时候,张知木乐了,因为李茂是跟着卢炳义先生一起来的。

    客气一下坐下后,张知木说:“方才我还说,李公子提的事我没法跟卢先生说呢,看来不用我为难了!”

    李茂满脸含笑的说:“对啊!我已经和卢先生谈完了!今天就来和你说这事的。”

    “这个李公子啊!年也不让我过好,总是缠着我!呵呵!没有办法,我只好投降了!”卢炳义笑着说。

    “哦!看来还是李兄有办法!”张知木说,“卢先生说说有啥解决的办法?”

    卢炳义说:“是这样的,修铁路是一个技术行很强的工作,但是更多是表现在设计,还有施工检查。具体修建路基和打隧道施工,跟铁路技术关系不大。我想不如这样,就将施工单位修建铁路的技术人员,留下少数,多数的抽出来集中使用,可以分成几个组,平时主持设计,哪个工地上也到疑难问题,工地上解决不来了,他们一起过去帮助解决。那些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也要补充人员,扩大队伍。这样他们就可以承担更多的任务。如果可以这样,我们马上到各单位走一遍,抽调出来一些技术人员。那么就可以多开建几个工程了。李公子说的哪个郑州到汉口的铁路工程,可以分成几段设计。只要各处的相对水平高度差的不太多就行。那一带施工难度不是太大。只是有几条河流需要建桥通过。”

    卢炳义这样一说,算是给李茂解决难题了。

    李茂接着说,“各位,这条铁路修完,意义实在是太大了。铁路到了汉口,通到江对岸,就可以很容易的修到长沙、衡阳、郴州、韶关、广州。我和柳成璜通过电话,他也说,要是铁路过了长江,他们就努力向北修铁路,尽快的和我们的铁路连上。铁路要是到了广州,那将是一个啥结果。那可是整个南北都贯通了。”李茂越说越兴奋。

    说的张知木赶紧说:“哎!李兄啊!这样一说,我想不同意都不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