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窑岗要修地铁 潼关桥要通车-《改变》
第(2/3)页
张知木提出了一个建议,各单位错开上下班的时间,错开一个小时。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赞同。因为这一个小时错开的人数就太大了。至于哪些单位怎么错开,由李云鹤和黄玉坤他们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大家讨论最热烈的,还是张知木听出来的地铁这件事。
张知木建议说:“我们应该在三环二环建设地铁线路,三环要两次通过小凌河。二环三环在南面和北面都要建设连接线。这样我们开通一路二环线路,三环线路,还可以开通东面三环西面二环的线路,东面二环西面三环的线路。几条线路可以在南面和北面换乘其他线路。”
陆成祥先说话了,“张总,这可不是小事儿,要在地低下挖出来洞,需要很大工程量,也需要很多钢筋水泥。费用不小啊!”
“陆先生说的是,这样的地铁线路,可以说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张知木说,“可是我们窑岗现在爆炸式增长,我们的基础建设永远是跟不上,欠账越来越多。我们不采取跨越式发展,很困难了!方才大家提出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只是能暂时缓解情况。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我看我们就下决心干吧!”
陆成祥没在说话,卢炳义说:“我同意张总的意见。可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不说新式地铁机车吧!就是地铁里面的供电,交通指挥,防漏防水,通风,遇到安全问题应急解决方案都需要很好的研究。比如断电了如何处理等等!”
“还有呢!”张知木说,“我们上下地铁的通道要有自动滚梯接送旅客。这些都需要研究。不过这样些问题研究完了,以后都会转化成大把银子!”
张知木的话,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知木又说:“所有的地铁站口,都是很好的商业网点儿,出租这些地方也可以换回来很多银子。地铁车站进出口,都是很好广告位置,也都可以有效益。”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明年窑岗开始设计建造地铁。先从规划线路设计车站开始,因为窑岗的地理环境,卢炳义都清楚,搞上下水网的时候,就基本上那个了解。但是地铁的深度不一样,李云鹤他们还要组织钻探采样。有些地段能用开挖明沟的尽量用明沟。不能用明沟的,要打洞进行施工。卢炳义估计了一下,一多半儿的工程可以开挖明沟进行。
李云鹤他们还要组织设计新的电力机车,还要请李迪和杨昌他们参与地铁的控制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这是窑岗成立以来最复杂的工程,需要集中所有精兵参与建设。
张知木也知道通过这次地铁建设要培养成一只地铁施工的专门队伍,窑岗开了一个好头,其他地方以后都会跟着上地铁。有这个示范的工程,可以总结出来很多经验,也可以开发出来很多新产品。投入看着很大,将来产出也更大。
研讨会开完之后,李岩落在后面,问张知木:“张总,我们一下子接收了很多地方,很多地方都很穷,更需要建设,我们把窑岗弄得和那些地方差距太大好吗?”
张知木很喜欢李岩动脑筋的这一点,呵呵一笑说:“李公子!你的意思我明白!你是怕哪些地方的人眼红,和我们有二心。可是反过来,我们要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窑岗这样就是他们努力的目标不是更好。我是想让窑岗尽量的做的完美一些,给大家打一个样,让各地的官员百姓们都有一个努力的目标!”
“哦!张总想的也对。”李岩说,“我们这边法典的起草工作进展也不小。今年我们又从北京弄来了了不少原来刑部、三法司的官员。还有不少新毕业的学生,参加了我们的工作。可是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
“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张知木说,“你们要先把我们主要的思想写成宪法。我们已经明确实施的政策,也先整理出来。还有一些我们可以参照大明朝法典。也就是将所有大明法典梳理一遍,看有哪些适合我们继续用的保留下来,不适合的也提出来。因为大明朝法典也是经过很多年完善的,比较全面。梳理完了大明法典,我们再看看那些需要补充的。我们将主要的法律框架搞出来就行,其他的可以慢慢完善。”
“嗯!这是一个省事的办法。”李岩说。
“你看我们盖一个大楼,需要很多图纸,然后才能施工。我们建设一个新的国家,就是要凭着一部律来进行建设。”张知木说,“李公子文武兼备,可是没有机会出去施展,有些对不住你。可是这个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了!”
“呵呵!张总,我的工作你就不用做了。我越是做这件事儿,越是明白他的重要性。”李岩说,“我们做的是对千秋万代都有好处的事儿!我们那些同事们也知道这件事儿重要性,都在埋头苦干。”
“好啊!争取几年内能弄出个大概!”张知木说,“周围的仗打不了多久了!”
“放心张总,我们这边一直没有松劲儿。”李岩说,“等我们弄得差不多了,有些敏感的事儿,我都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好啊!”张知木说。看来这件事儿交给李岩来做是选对人了。
潼关大桥通车典礼的时间定了下来之后,张知木两次给皇上发电报,崇祯皇上才定来了回返的时间,和张知木约定他们到窑岗不下车,张知木他们参加典礼的再挂上几节车厢一起去风陵渡车站。
崇祯皇上他们车是晚上到的窑岗,张知木他们的车厢挂专列后面的时候,皇上迷迷糊糊的知道但是没起床。他不知道,这次张知木他们挂上了四节软卧车厢还又加了一节餐车。
现在正好是学生们都放假,小青和小虎都想跟着去潼关看热闹。张知木也想让他们多出去见识一下,不顾黄玉坤的反对,就同意带着小青和小虎一起去。不但如此,张知木还让参加典礼的所有大员们,都把家属带上,而且完全挂上软卧车厢。这下子就热闹了。
陈玉峰让徐嫂把高金凤高贵祥也都带上,其他的人也都带上儿子孙子,整整坐了四节软卧。为了不影响皇上他们用餐,又挂了一节餐车。现在窑岗的条件好了,餐车上带的吃喝也丰富。
由于是晚上,大人们上车就都睡了。可是孩子们睡不着,都聚在餐车上喝汽水说笑玩闹。小青是天生的领袖,加上身份特殊,自然成了这些孩子们的领袖。玩儿饿了,小青就和餐车的大师傅商量,请人家做些吃的。大师傅早就给这些小祖宗们做好了馄饨,都在冰箱里面。小青一说,马上就给他们每人弄了一碗馄饨吃。吃完了天也快亮了,孩子们才回去睡觉。
天亮了,张知木洗漱完事,帮着黄玉坤、杨玉琳、小红玉带着孩子来到餐车吃早餐。看见安平公主和长平公主也在这节餐车吃饭,对他们说:“二位公主,你们二位是不是先过去跟皇上问个好啊!”
长平公主现在大方多了,说,“哎呦!你们这节车厢多热闹啊!”
“呵呵!二位公主先跟我过去,给皇上问个安吧!愿意的话,你们再回来吃,怎么样?”
“张东家说话,我们还能怎么样?”安平公主可是不客气。
小红玉故意生气的说:“对我们家人怎么这么不客气?”
“哎呦!有这么向着自己人的吗?”安平公主要反击了。
“得得!”张知木说,“二位公主,我们快过去吧!”
长平公主看他们闹着,乐的直弯腰!她从来没想过,人还可以这么痛痛快快活着。
这次跟着安平公主到了西安,才知道安平公主是多么的能干,那么多大男人,都要的听他指挥,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绝不含糊。在西安两位公主同时给文化宫开业剪彩,也是西安一大新闻。结果那个文化宫被大家叫做公主文化宫了。
此时长平公主才知道天地是如此的宽广,也更觉得陷在深宫中的悲哀。
张知木领着两位公主来到崇祯皇上他们的餐车上,崇祯皇上和周皇后也是刚到这。张知木赶紧施礼说:“皇上,娘娘一路辛苦了!”
“哪里辛苦!这是一路享福!”崇祯皇上说,“张东家,没想到啊!真的没想到啊!包头那边让你们建的那么好!朕要不是赶回来参加潼关大桥通车典礼,还想多看看。那个钢铁厂简直赶上北京城大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