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完胜满清骑兵 活捉多尔衮-《改变》
第(2/3)页
多尔衮气的挥手就给亲兵一个嘴巴子,“老子能让窑岗人活捉了吗?我们大清丢不起这个脸!”说着又去抢宝剑,可是亲兵不给他,“摄政王,大清没了,丢啥脸。”
不知道是亲兵的这句话,还是多尔衮也不想死了,多尔衮摇晃了一下,昏倒过去。
林风和魏祥、穆义他们在河堤上相见的时候,正好是夕阳下,落日的余晖将血洗过的战场染得更红了,这是南北两路人马会师了。
高兴了一阵儿,穆义问到:“怎么样?是不是马上给家里发个电报啊?家里一定等着呢!”
“对对!”
“对啊!”
魏祥和林风都赞同。
穆义说:“用我们船上的电台吧,我们的电台效果要好得多!”
魏祥亲自起草点报给家里发了过去。
电报的内容是:“指挥中心,经过一天激战,多尔衮逃出松锦一线的骑兵五万多人,加上沿途聚集的骑兵共六万多人,全部被消灭。多尔衮负伤被俘。战果正在统计。”
这一战的意义是清军的主力军被消灭了。今天一开战,窑岗的几位巨头就都聚在指挥中心,等着前方的战报。白天传来了开原北面的镇北关被打下,抚顺关被打下,太子河上游的威宁堡被打下的消息。可是不论是哪个地方被打下,都没有转移大家对多尔衮这股力量的注意力,只有西平堡被拿下之后,大家才算是高兴了一阵儿。一直到晚上,传来了魏祥发回来的捷报。提到这个捷报,指挥中心这些见惯了胜仗的窑岗巨头们都站起来欢呼。
欧阳鹤对张知木说:“张总,让电台马上报捷吧!”
“对!马上把范总编喊过来,这封魏祥的电报,原样给崇祯皇上发一份儿。”张知木吩咐说。
坐稳的陈玉峰说:“其实,他们灭了几万清兵,我不觉得有啥。我们凭着火枪的也灭了不少清兵骑兵,关键是他们捉住了多尔衮。”
欧阳鹤也说:“他们要是打死了多尔衮就逊色多了。他们能俘虏了多尔衮,说明他们俘虏的清兵就少不了。这样我们费这么多周折就值了。不然炮兵轰击,战车冲锋,骑兵跟进。人一下子都打没了就失去意义。我们军事上胜利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我们要治理好地广人稀辽东,需要很多人,满人也不能都杀绝了。辽东的难点在今后的治理,不然治理不好,辽东还会是隐患。”
“下一步,姜镶那边就好办了。”张知木说,“再就是朝鲜的事。我们这次要将边界设在鸭绿江应该很容易。”
“这事儿,我还是想和大家说一下,”欧阳鹤起身用指示杆儿指着朝鲜地图上,说:“原来,元朝的时候我们的边界在这,原来的铁岭关就在这里(朝鲜江原道元山南,距平壤约150公里)。太祖朱元璋派人和朝鲜商议这事儿,朝鲜不愿意,后来太祖朱元璋也没有坚持,就将边界划在鸭绿江中心了。这次朝鲜和满清和在一起,既然我们进展的非常顺利,应该将他们打过这里(朝鲜江原道元山南,距平壤约150公里)再和他们谈判。朝鲜再向我们投降,条件就是承认原来元朝的边境。”
“我看那些朝鲜人反复无常,再不服气就灭了他们,我们派人管理那里。”陈玉峰说, “或者我们也可以象大辽对待渤海国那样,将他们全族拆开,分散到各地,回原地者杀。那里重新移民过去。”
张知木说:“朝鲜的事儿好办,先派人打过去再说。就像欧阳先生说的,一直打到原来的边界再说。不管怎么样,鸭绿江都应是我们的内河。告诉进攻鸭绿江的那一路,就按这个意见办。”
崇祯皇上正在用晚膳,收到电报太监不敢耽误,将电报送给崇祯皇上。崇祯皇上放下筷子,看完电报,大喊道:“来人啊!上酒!辽东大捷!多尔衮那个东西被捉住了。他们六万多骑兵都被消灭了!”
跟崇祯皇上一起用膳的周皇后和长平公主都跟着高兴。周皇后说:“真是捷报一个又一个。刚刚得到福临被捉住的消息,这马上就传来了多尔衮别捉住的消息。窑岗人真厉害啊!”
“哎!这可不一样,多尔衮被捉住说明那些满清军队彻底完了。”崇祯皇上说,“这个多尔衮可是一个难对付的角色。这回辽东的事算是大局已定。哎!为了辽东差点耗尽了我们大明朝家底儿。更不用说死了多少人了!”
“窑岗的张东家就是厉害,我上次见到他就觉得他不是一般人。”看着崇祯皇上高兴,长平公主赶紧问:对了,父皇,上次您说过今年要到窑岗去,还去不去啊?现在可是最好的时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