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进军两广 钢厂投产-《改变》


    第(1/3)页

    第五章  进军两广  钢厂投产

    一直到二月中旬,扩军以后各级调升的军官培训结束了。给他们三天假期,在窑岗好好购物玩儿了一下,欧阳鹤就命令他们立刻赶回自己的队伍。扩军以后,军官和士兵需要有一些磨合时间。

    军官们走了之后,接管两广的干部和警察,也都向南进发了。

    进军两广的事是由秦鹏负责,为了研究两广问题,秦鹏春节都没有回窑岗来。一直在灵渠那边收集两广的情报。

    秦鹏面临的问题不是有多少仗要打,而是处理那里的朝廷官员。广西这边的很多地方,由于张献忠的不断过来侵扰,不少地方官员们都已经跑光了。广州那边虽然这两年也是和朝廷断了联系,可是官员们还都是在位。窑岗这边下决心,不管崇祯皇上如何反应,秦鹏这次都要把这些地方接管过来。没有彻底接管这些地方,南方就不算稳定。

    特别是 广州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贸口岸,窑岗人特别针对这点儿准备了不少干部和人员。陆成祥已经带领不少他的人,到了福州,这些人要随着军队直接进到广州。

    三月中旬,秦鹏指挥军队从福建和灵渠那边两个方向,同时向两广进军了。

    窑岗这边对他们的进军的事儿根本没有进行报道,倒是窑岗的主要领导们分别来到了包头,又都到了白云这边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的出钢了,要举行轧制第一条钢轨的的仪式。这可是对窑岗来说非常非常重大的一件事儿。因为钢产量一直是制约窑岗工业发展和建设的瓶颈。包头钢铁厂设计的钢产量就要比冶场那边大几倍。

    现在包头这边的工业基础算是有了,有了两台百万兆瓦的发电机在发电,而且电网和山西整个电网完全联在一起,电网安全大大提高了。一个转窑水泥厂也投产了,乌梁素海那边的造纸厂也在建设,一个奶粉厂和罐头厂已经在生产。应周遇吉的要求,一个毛纺厂也在设计,地址已经选好,马上就可以开工。

    张知木和黄玉坤提前几天到了包头,参观了包头的建设情况,看望了这里的工人和垦区的移民们。

    河套垦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变化已经太大了。平整的道路基本成网络,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搞得非常好,路边都是电线杆子和电话线杆子。说明很多地方都已经通电通电话了。

    周遇吉将一个师的兵力北移到白云矿北面,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白云这里的钢铁厂安全,向北防御的距离一下子向北推进了不少,对河套垦区的防御就提供很大的纵深。

    虽然到了三月,这里草也才是有点见绿,可是包头城内,大街上已经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了。

    陪同张知木和黄玉坤的周遇吉夫妇便服简装在街上溜达,也都很高兴。周遇吉指着街上人群说:“自从我们包头建起了医院、学校、文化宫和大商场,这里的人就不断了。既有南北的商人,也有我们的移民,还有草原上牧民。包头现在绝对是这一带草原的中心。就连托里王子他们的归化,也照我们这里差的太多了。”

    “是啊!周将军,这几年你的心血没有白费。”张知木由衷地说。

    周遇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靠我一个人哪行啊?我们军队各级官兵都是不得了的,他们有文化,有想法。我不干他们也会推着我干。”

    “我看建设包头黄河大桥的队伍已经在向这里汇集。要是黄河大桥建好了,黄河南北往来就更方便了。”张知木说。

    “是是!这可是我们这里头等的大事,大家都在议论这事儿。只是不知道啥时候我们能开建沿着秦直道的铁路?”周遇吉已经惦记秦直道铁路了。

    “呵呵!说实话,我也想早点建,可是我们要建铁路的地方太多了。”张知木说,“你们沿着秦直道两边建设水道的事啥时候能开始?”

    “今年就开始,我们在水泥厂那边已经造了很多水泥管子,都堆在那边。天再暖和一下马上就开始建水渠。我们除了从黄河上取水,还在途中有几处取水点。”周遇吉赶紧介绍说,“我们这个水渠采用的是竖井加水泥管子暗渠的办法。水泥管子埋在沙土里,减少水的蒸发,竖井可以调节地势的高低造成水位不平的问题,还利于从竖井里面向外提水灌溉。”

    看见张知木点头,周遇吉又说:“有了水渠,我们就想在秦直道两边都种上树,要杨树和柳条灌木等结合。路两边绿花完了,我们就沿着路向两边扩展。总之有了水就好办。”

    张知木对周遇吉在河套地区的工作非常满意,“你们这些想法都很好。我们治理毛乌素沙漠的人员绝对要保证,决心要坚定。争取在我们有生之年,让沙漠有些变化。”

    “是,”周遇吉说,“我们在沙漠西面还利用洪水淤积覆盖了一些沙漠,沙漠顶上铺上了一层泥土盖住沙子,我们就赶紧在上面种植灌木。效果也不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