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回声探测器 无线电导航-《改变》
第(1/3)页
第八十章 回声探测器 无线电导航
张知木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卢炳义正在这里等着他。
看见卢炳义黑瘦的脸色,张知木有些不忍的说:“卢先生这一次出去这么长时间,您受累了!”
“是啊!有点累了,不过我精神很好。这次看了不少地方,收获不小。”卢炳义说。
“卢先生,你千万不要跟弟子们一样,年纪不饶人啊!”张知木说,“我和陈叔、欧阳先生都挺担心您,每次我们见面他们都问你的事。”
“本来我这次就打算去看看灵渠怎么样,看看灵渠那边有没有更好的过船的办法。可是出去了就由不得自己了。”欧阳鹤神情有些兴奋的说,“这次我首先到陈仓(宝鸡),然后到了我们那个一级水库工地看了看,过了秦岭又到汉中,然后又到嘉陵江那边的工地看了看。后来乘船到了灵渠,在那里考察了一番,也进行了实际测量,在那里制定了一个新河道方案。回来的时候,镇江基地的林厂长,把电报打到了灵渠,请我到应天府(南京)去看看,他们想在南京恢复原来的造大宝船的船坞。我到了应天府(南京)看完船坞,又到我们镇江基地看了看。回来的时候,沿着我们开封到淮安的运河工地走了一圈儿。和唐景窑先生研究了一下,淮河入海口的工程情况,又研究了一下开封到淮安这段运河防砂的事情。到了武陟,又实地考察测量了沁水河口水面和清河(卫河)水面,制定了一个沟通清河(卫河)、黄河的方案。最后才赶回来,虽然回来晚了一些,可是这一圈儿走的还是值得的。我那些弟子们也都说这样走一圈真的是值得。”
“哎呀!你这一圈儿可是实在值得。”张知木说,“对了,这次路过扬州也没回家多呆几天?”
“没有。一是没时间,再说我家人现在都在窑岗。家里也没啥人了。”卢炳义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来窑岗,现在赶他们都不走了。呵呵!”
“卢先生,你这一圈儿的事儿,可能需要花点时间跟我们好好说说。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回家好好休息几天再说。”张知木很体贴的说。
“是啊!我一是回去休息一下,也要把思路整理一下。然后我和大家好好说说我的想法。”卢炳义说。
“其实,我们一直等你回来,想和你商量一下,今后我们铁路、桥梁等的长远规划。这次,我看我们就将整个陆路、水路运输的事儿都一起研究一下吧!”张知木说。
石涛带着几个人晚上下班儿前赶到张知木办公室,张知木就安排,晚上请石涛和杨昌他们一起吃个饭,顺便让杨昌给石涛他们介绍一下情况。
听到张知木晚上又不能回家吃饭,杨玉琳非常不高兴,“你就不能让他们自己去吃饭?你不会去吃饭,家里就不热闹。孩子们弄得都不高兴!”
“你回去跟孩子们说,今天没办法,我在外面吃饭也是工作。”
张知木知道,家里人都喜欢自己回去吃饭,因为白天都忙,只有晚上吃饭的时候,家里人才能聚齐了说说话。张知木也尽量能晚上回家吃饭就回家吃饭。可是今天张知木实在是想和石涛他们好好谈谈,特别是还有杨昌他们。大家在一起很松弛的吃点饭喝点酒,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这种交流有的时候是能碰撞出来火花的。
石涛今天带了三个人过来,杨昌也带着那个搞回声探测器小组的两个负责人过来。
石涛和杨昌已经很熟悉了,来到餐厅一坐下,石涛顾不上寒暄,就问:“杨先生!你们的回声探测器,最远能探测多远?”
“极限值没有还测试,但是现在的探测器,探个几百米应该没有问题。”杨昌回答说,“不过如果有必要的话,提高一下灵敏度,增加一下发射功率,探测再远些也都能办到。距离应该不是大问题。”
“太好了,”石涛赞叹了一声,又问,“这种探测器可以任意指定探测方向吗?”
“当然,只要是在水里面就行!”杨昌回答说。
听到,杨昌这样的回答,石涛转头对张知木说:“张总,有了这样的探测器,我们航海就安全多了。我们可以在船头安装一个探测器,这样的话,前面有浅滩暗礁都能知道。我们还可以在一条测量船的船底下安装一个探测器,专门探测水的深度,这样我就可以在海图上标出来各地海水的深度。那样的话,对我们航行来说就更方便了。”
杨昌也说:“我们研制这回声探测器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了船上使用方便,我们发射一个脉冲的同时计数,检测到回声的时候,计算计数结果,然后将时间和距离同时用数码管儿显示出来。船上的人可以一目了然。”
“好好!太好了!”石涛和他带来的三个人不住的说好。
张知木对杨昌说:“你的数码只能显示一个方向的距离参数。可不可以这样,这个探测器的发送接收的探头,可以冲着前方,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来回转换角度,不断地将距离参数,检测回来,然后将数据在一个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图形,直观的将船头前面一个扇形区域内的距离参数甚至形状显示出来。如果还有向下的探测器,也可以用显示器显示出来。这样船上就可以不断地看到扫描回来的前方探测到的情况。还有,前面有目标距离太近了还可以启动警报,提醒大家注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