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天气预报 辽东来信-《改变》


    第(2/3)页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卢炳义说,“小范围的测量参数没有用,大范围的参数,我们没法测。再说了各种不可知的因素都可以对空气产生影响。”

    “卢先生说的对,”张知木说,“要想做天气预报,最好有全球的参数才行。不过我们现在做不到,但是我们要努力做到尽可能大范围的测量天气参数。最后我们一定要在全球都进行天气测量。不但地面要测量高空也要进行测量。有了这些参数,还要根据我们的经验,建立数学模型。以后有了计算机,我们可以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做天气预报。”

    “温度、压力、风向、风速这些仪器,需要杨昌他们进行研制,”卢炳义说,“还要用电报将数据发送回来,各地的数据都要进行记录,长期的数据有参考价值。”卢炳义马上有些进入角色了。

    “有些关键点的数据更重要,”张知木说,“我们可以在秦岭、梅岭等主要山峰上建立气象观测站。慢慢将全国都布满观测点。以后我们还要在南洋建观测站,因为热带气旋就是在赤道上产生的。我们在南方测量到气旋就可以提前进行台风预报?”

    “哎呀!要是台风能进行预报就太好了。我们出海就安全多了。”卢炳义说。

    “我正在要求杨昌他们他搞无线电探测仪器,也叫雷达。”张知木说,“我们以后可以用雷达探测台风到了啥地方。”

    “台风还能用无线电探测?”见多识广卢炳义也有些发懵。

    “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含有大量的水汽,空气密度也大不一样,对电磁波的反射也不一样,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气旋的反射测量他们的位置。”张知木说,“还有,我还要求,杨昌他们研究声呐。今后探测海底的深度,不用铅垂,用声呐就行。”

    陆成祥插言说:“张总啊!我看打仗赚银子的事儿你就不用管了,你就把这些别人弄不了的事儿管起来就行。外面打仗,和赚银子,你不吱声也没大事儿。”

    “陆先生说的是,”张知木说,“我们再把江南彻底收回来,我们大局就定了。我更多地要把精力用在这些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事儿上。”

    “张总,我建议这天气预报的事儿,应该由石涛来管。他们水军本来就有专门观看天气的,他们为主进行这件事儿我看现在算是最合适的。他们现在有一个现成的班子,只要再增加人手就行了。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时,我们可以派人参加。”卢炳义建议说。

    “嗯!我看行,这些天石涛他们能过来,我们就再研究一下。”张知木说。

    说完天气预报的事儿,李云鹤说:“张总,我还有一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在太原那边建一个汽车厂。我们给窑岗搞了三十多台汽车。可是那都是一台台生产的,根本是就是生产线生产的。不计成本用还行,可是今后我觉得这客车市场实在是大多了。以后长途客运的马车都会被汽车取代。所以我建议搞一个专门的汽车生产线,这样的生产线即可以生产客车,也可以生产货运汽车。不过,在我们窑岗在扩大建厂,占地紧张了不说,还要建设很多住房。因为招聘的工人要很多。我看太原城里的房子要比窑岗便宜多了,还有不少空房子。我们就在太原建立一个汽车厂,那里离窑岗还不远。也能减少窑岗这边的压力。”

    “我同意你的这个建议,”张知木说,“今后大型的生产企业尽量不要再窑岗建设的,我们要把窑岗建成文化中心。小红玉建议在窑岗建设一个电影生产基地,我同意。电影这个产业现在从投入产出看来,比其他产业都要好的多。”

    “还有就是我们窑岗宾馆,那可是真赚银子的事儿。”陆成祥说,“张总,你一直再让我想股份制企业的事儿。我在想我们的企业都是互相关联的没法分开。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在窑岗再建一个股份制的宾馆。宾馆的可完全按照股份制来搞,我们可以占一部分股份,其它的向外集资入股。如果我们不占股的话不行,外人不相信。”

    “这是一个好主意,这件事儿我们支持一下,搞一个试点。先从窑岗集资,慢慢的整个大明朝就跟着动起来了。”张知木说,“我建议就叫窑岗大饭店,档次也要高一些。这样也能减少窑岗宾馆的压力。这样的宾馆要是搞好了,还可以投资在建设第二个宾馆。这样他的股票可就值银子了。有几个这样的企业,我们的股票市场也就可以进行运营了。不过这样的事儿,陆先生要和李岩他们一起研究出来一个完善的可操作法律制度。”

    范松带回来的货物实在是太多了,等黄河和汾河开化之后,驳船往回运都花了不少时间。这次范松不但带回来了,橡胶木棉、香料珠宝等货物,还带回来了不少白银。这都是他们以前卖掉货物的货款,还有他们赚的银子。

    陆成祥悄悄地对范松说:“你回去后跟陆琪说,你们以后要尽量的多带回来金子,少带银子。我们以后要用黄金进行贮备,这事儿要绝对保密。”

    小机灵鬼儿,范松知道陆成祥以前就说过这事儿,点头说:“陆总放心,你不用多说,我都明白了。”

    陆成祥对范松很满意,“你回去带的货物我们都在泉州分公司给你们备好了。你回去后别忘了收集些橡胶树种子送到琼州去。柳成璜他们在琼州买下了大量的山地。需要大批的橡胶树种子。”

    “我看这样,我们在苏禄大量收集橡胶树种子,也用插枝的办法,大量的繁殖树苗。然后雇船专门运送到琼州。只要有淡水,树苗死不了。”范松想到了快速大批培育橡胶树的办法。

    “这样要是行当然好了,”陆成祥知道橡胶的需求矛盾随着汽车的发展会越来越厉害。

    现在窑岗指挥中心里面,有两个战区指挥中心在紧张的忙碌着。一个姜瓖领导的辽东战区指挥中心,另一个是范成坤领导的福建战区指挥中心。

    不过,福建战区指挥中心虽然成立的时间短,可是任务要急一些。

    林宗伟已经将陵水造船厂的工作交代了一下,来到窑岗协助范成坤工作。

    林宗伟到窑岗和张知木过来打招呼的时候,张知木问:“林先生,过去我们大明朝多的时候,每年都可以造很多福船。现在我们为啥造船还这么慢呢?”

    “呵呵!张总,要是造以前那样的船,过去他们造一艘我们可以造三艘。我们现在的电动工具,加工木头的速度是过去没法想的。不过我们现在造的都是蒸汽动力的船,不是船壳子造完就行了。还要受我们生产锅炉汽轮机等的限制。我们的锅炉厂汽轮机厂都已经满负荷生产,这都是没办法的。他们还要满足电厂的需要。”林宗伟无奈的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