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土改试点 研制X光机-《改变》


    第(1/3)页

    第三十二章 土改试点  研制X光机

    李茂在窑岗没有停留太久,就急着赶回汉口去,那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走的时候,张知木和李茂又谈了一次,两人都认为,党的建设应该适当地开展了。他们分了一下工,江南那边的高级干部,由李茂经过考察之后,进行谈话做工作。窑岗这边由张知木亲自负责。

    此外,李茂又问张知木:“张总,我们黄河新河道就要通水,你就没有啥新想法?”

    听李茂这么一问,张知木一愣,“呵呵!李兄,有啥好主意说说看?”

    “张总,新的河道使我们黄河的入海口大大的向北移了。出了黄河向北就是天津卫,向东就是辽东。河口也使周边的百姓通过黄河和内陆地区联系大大加强,慢慢的这个影响就要显现出来。我们是不是有很多事情可做啊?”李茂一口气说完。

    张知木不住的点头说:“唉!这段时间事情太多,还真没想这些事儿。你说的太好了。今后我们疏通黄河入海口淤塞的工作量也很大。不过我倒是想在山东半岛建几个码头,还要建设几个大型的盐场。黄河口的守卫也是一个问题,我们能出去,别人也能进来。这的确有很多事儿要做。不过,今后我们利用水军优势进军津京和辽东方便多了。”

    此时,张知木想到了青岛那个天然良港,还有烟台、龙口等能停靠大吨位船只的港口码头。张知木也知道饭要一口口吃,事儿要一件件做。不过李茂反应这么快,还是让张知木很佩服的。这是一个思路开阔,思想深刻,非常有行动能力的人。

    李茂走后,张知木找来陆成祥,对他说:“陆先生有一个能发财的事儿,你亲自来做吧!”

    听到张知木这么说,知道是逗他,陆成祥说:“看来张总了解我老陆最喜欢银子!”

    “呵呵!这事儿不仅仅是因为你最喜欢银子,也是别人做我不放心。”张知木说。

    陆成祥马上严肃了起来,“张总,有事儿就吩咐吧!”

    “李茂李兄提醒我,我们新河道开通,入海口整个就北移了。这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我想在入海口附近买一些海滩地,我们可以建大型盐场。用晒盐的办法取盐。你看这事儿,我交给别人能放心吗?”

    “对!这样的事儿不能让别人办。”陆成祥又说,“不过,那边现在还是朝廷管着的地方。盐又是朝廷严格控制的,我们怎么能办呢?”

    “我看不用管他们了,”张知木说,“只有大规模的晒海盐,盐的成本才能真的下来,百姓们吃盐才能不用计较,我们化工厂的原料成本才能下来。这事儿先干起来再说,有人反对,我们就派军队过去。将来我们的国家,也要对盐实行**制度。”

    “那好!我派人过去,先在海滩上买地。”陆成祥说。

    “要在那些地面宽阔,通风条件好的地方买地。”张知木说,“通风条件好,海水里面的水分蒸发的就好。以后,配合盐场我们还要建设盐化工厂。”

    刘宗敏一行人是黄河开河了之后才回到窑岗的。看得出来,刘宗敏一行人这一趟走的是十分的开心。

    本来刘宗敏他们是想到大同看看,再到包头看看,那里都是边关。军人对这样的地方有特殊的感情。可是刘宗敏他们离开大同,到了包头,就不愿意走了。

    和原来的死敌周遇吉夫妇痛喝了两天之后,周遇吉亲自陪着他们参观垦区,新建的大片房屋不说,就是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就让他们惊叹了。

    特别是他们看到那大型拖拉机从荒野上走过,一下就将原来土地上所有杂草灌木都翻到地下土里,上面马上就是可以耕种的土地,还有两台拖拉机拉着大铧梨直接就可以挖出来水渠,简直让他们惊呆了。

    周遇吉还领着刘宗敏他们走访了原来大顺军俘虏,现在是这片土地的主人那群移民。

    这群人相见,真是感慨万分。刘宗敏看到那些成了家的人,一家家堆着吃不完的粮食,家家有车马,肥猪满圏,眼泪差点出来了。他知道跟着大顺军出来造反的都是因为吃不上饭了,现在这些人过的日子,是他们当初想都不敢想的。特别是,刘宗敏看到原来的那些女兵们都找到了很好的人家,日子过得都好,对周遇吉说:“我没想到他们会过的这样好!回去,我就跟闯王爷说这事儿!”

    周遇吉开玩笑说:“你回去还是保密吧!不然,你的兵都要跑到这里来了!”

    “不怕!他们愿意来享福,我们不该拦着!”刘宗敏说。

    有不少原来大顺军的老兵,听说刘宗敏带着人来了,纷纷围了过来看望他。在这样的地方和大家相见,老兵们和刘宗敏他们都有些激动,不太会说话的刘宗敏站在一个高处对大家说:“看到大家日子过得这样好!我打心里高兴啊!你们在这好好干,等我和闯王爷打完了安南,我回来跟你们一起干,一起来享福。我还要操起打铁的老本行,给你们打种地的家伙事儿!”

    老兵们现在也觉得刘宗敏没那么可怕了,纷纷说:“权将军!我们在这等你!”“权将军!好酒我们给你留着!”

    事后,刘宗敏对周遇吉说:“他妈的!那个场面,弄得我差点丢人,把眼泪弄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