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嘉峪关大捷 考虑江南-《改变》
第(2/3)页
三人说笑着向嘉峪关内走着,这时参谋送过来一封电报,“宁德将军回电报了。”
赵金利接过电报一看说:“西宁那边打起来了。让我们,明天就向玉门和瓜州进发。”
周遇吉从赵金利手里接过电报,看了一眼说:“宁德将军看来是赶不上西宁边的战事了。不过我们明天就向玉门和瓜州进发是对的。不给那里的蒙古人留反应的机会。”
李魁说:“行啊!不耽误今晚上的庆功酒就行!”
“哈哈哈!”三个人相对大笑了起来。此时,庆功酒可是这些征战沙场的英雄们的最爱。
这段时间,东面北面西面都在打仗,可是窑岗的电台却一点儿也没报道。窑岗人都觉得很奇怪,有人私下议论说:“是不是打了败仗,不想说了。以前说的可都是打了胜仗啊!”
有人说:“不会的,我们窑岗人还能打败仗?”
此时战况如何已经不是张知木过分关注的了。
这段时间,李云鹤给张知木的好消息是,他们三角翼试验队,驾驶的三角翼已经非常有心得了。现在不用马车拖着,他们从一个山坡上向下跑就可以自己飞起来。有的人已经能飞到几百米高,能飞很长时间也不会落下来。现在李云鹤也忍不住学着飞了几次,感觉非常好。
这可是让张知木非常高兴。张知木对李云鹤说:“你一定要加快合金铝铸造发动机的研制速度。要是能用合金铝铸造发动机,就可以搞动力三角翼。那才是真正的飞行器。”
李云鹤说:“这件事儿你就别操心了。现在飞行队的弟兄们,每天都催我。其实我更是着急。”
让窑岗的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儿就是半导体收音机上市了。虽然这东西还不便宜,那些有钱人或者时尚的公子小姐,上街带着收音机,都是用一个皮带子跨在身上,生怕掉地上摔坏了。张知木给小青和小虎每人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虽然现在收音机还是木制的外壳,可是外形做的还算是精致。孩子们拿着半导体收音机简直像宝贝一样,拨台调声音都很小心。有的时候他们看见张知木拿着收音机很随便的样子,都觉得有些心疼。有同学放学到家里来看他们的半导体收音机。他们会拿着收音机在院子里面给大家听,可是基本上不会允许同学们动手。
能拿着收音机,一边散步一边听收音机,这是富裕的老人的一种标志。不论早晚,都能看见有老人和孩子挎着收音机,在街上散步。这让张知木想起了,前世的时候刚出现大哥大手机时的情景。那些有手机的人不是也拿着手机在马路中间打电话吗?
让张知木更高兴的一件事儿,就是扬昌他们搞的集成电路有了不小的进展。他们已经可以将八位一个字节的存储器做在一个片子上,各种触发器也基本上做成一个片子。张知木知道离计算机越来越近了。
张知木这边设计用荧屏显示字符的字符终端电路也设计的差不多了。现在张知木给扬昌和范总编布置了一个任务,由他们共同制作字符点阵。
张知木参照电报用的编码,重新设计了sacii码。因为张知木无论如何也记不住前世的sacii码。只好重新设计。他首先想到的是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再就是阿拉伯数字,然后是标点符号,再就是各种制表符,还有回车换行符号。能用图案表示的,张知木让范总编找人在6x8的方格内用笔写出来,然后跟据方格,制作出来字符的点阵图案,再由扬昌他们的人制作出来5x7点阵的二进制码。
张知木知道现在还生产不了前世那种掩膜ROM,字符点阵也只能用三极管技术生产。所以张知木告诉扬昌他们,在一个芯片内用5x7阵列,所有交叉位置是点的,就用用一个三极管的C极和E极连上,否则就直接接通过一个电阻连在电源上,这样行和列选中了有三极管的,就接通三极管,输出零电位,没有三极管的保持高电位。用这样的办法就可以制作出来字符点阵芯片,现在要求不能高,只要求每个芯片能完成一个字符就行。另外用一个三选一的译码器,选择点阵的行,这样可以每次并行输出五位二进制数,也就是点阵的一行信息。因为字符点阵共有七行,需要三个二进制数字通过译码进行选择。这样的片子还需要一个选着端,也就是,以后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ASCii码译码器选着不同的字符芯片用的选择端。
有了这些,张知木下一步才能制作字符发生器。好在这些东西只要交给扬昌他们,张知木就不用操心了。现在扬昌他们的班子人员快速的增加,好多人现在已经有多电子方面很有心得了。因此扬昌也在筹备搞一种专门的杂志叫《电子技术》。李迪他们也是有想法,要搞一本儿《电力技术》的杂志。这些事,张知木给于了极大的支持。原来窑岗有几本儿技术方面的杂志,搞的不是很理想。现在张知木想由范总编他们负责和各个技术部门合作,共同出版这样的技术杂志。因为纯搞技术的对于出版印刷发行的事儿不通;懂印刷发行的,不懂技术,不会审稿。所以必须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杂志搞好。
陈玉峰将嘉峪关前面取得大捷的消息,用电话通知张知木的时候,张知木正陪着就要生产的杨玉琳。听到这个消息杨玉琳对张知木说:“你不用陪着我,这里有不少人。你去指挥中心吧!”
张知木知道此时的杨玉琳是非常希望张知木在身边的,可是她也知道嘉峪关大捷之后,整个西边的局势就算稳定了。整个北方的所有战事也马上就要结束了。此时更需要张知木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
张知木握了握杨玉琳的手,就离开她来到指挥中心。
看完欧阳鹤递过来的电报,张知木说:“现在应该请范总编过来,要把这段时间的战事给大家做一个全面的报道。”
陈玉峰说:“是该让大家了解情况了。不然,都乱猜疑,事情越传越离谱。”
这时,欧阳鹤说:“张总,我看西宁那边战事也该有结果了。是不是等他们完了一起报道,反正也晚了。”
“不必,西宁那边我们有一个边防师,还有赵金利他们第一军的一个步兵师,我看没大问题。”张知木说,“不过,宁德将军赶过去,战事也会完了。我看,现在百姓们都对战事很关心,早点儿让大家安心最好。我们一直封锁消息,是不想让我们的对手得到情报,现在不存在这问题了。”
“呵呵!”陈玉峰难得的笑着说,“我同意知木的意见,早点让大家知道消息吧!不说别人,我们那两位王爷两天要是不过来了解情况,都会心里不安定。”
欧阳鹤又问张知木:“俘虏们都到了大同,该怎么安排他们呢?”
这次,东线作战,一共俘虏了汉八旗士兵两万多人,蒙古兵六千多人、满八旗士兵四千多人,加上在灰腾梁山俘虏的五千多蒙古兵,北面现在三万五千多人,缴获的战马加起来能有十几万匹。俘虏不说,十几万匹战马的价值简直就是个天大的数字。
这些俘虏如何安排,张知木还真的没想好,“我们俘虏的鄂尔多斯蒙古人俘虏怎么办了?”
“呵呵!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帮着秦直道在沙漠部分做两边的防沙工程。表现特别好的,给了一匹马,又给了点吃用的,放他们回家去了。剩下的人在修路,修那条通往纯碱矿的公路。”欧阳鹤说。
张知木点点头,说:“欧!那条路要是修完了,我们就能有很便宜的纯碱。我们的玻璃水泥成本还会降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