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螳螂黄雀 玉琳抢对李公公-《改变》
第(1/3)页
第二十四章 螳螂黄雀 玉琳抢对李公公
辽东满清那边。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彻底掌握了大权。虽然名义上立小顺治登基称帝了,可是只能是个傀儡。只能在那个伟大的孝庄皇后的呵护下,忍辱负重。
要说后世很多人都在争论孝庄皇后是不是真的嫁给了多尔衮,更有很多无聊的人编出来了各种有关她的风流韵事。可是不管如何亵渎她,都没法掩盖她的伟大。就凭孝庄辅佐了三代帝王,世人就该出于尊敬,不要再恶意诽谤这个伟大的女人。
孝庄皇后十三岁嫁给三十四岁的皇太极,婚后在众多妃子们中凭着绝顶的聪慧,深获皇太极赏识,不能不说顺治能登基有她很大的功劳。孝庄皇后为了呵护顺治幼帝,不得不与大权在握的皇太极虚与委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大权在握的皇太极有夺位之心,但是碍于各方原因,他还是未敢妄为。可是雄心勃勃的皇太极已经等不得的要入主大明了。
但是几次皇太极召集众贝勒们商讨进军之事,军师范文程都坚决反对。在皇太极在位的时候,范文程就深受器重。几乎所有大事皇太极都和范文程商议。现在多尔衮遇事也不能不听听范文程的建议。那些硕贝勒们可是等不及了,他们多年不进军大明抢掠,日子过得都已经寒酸了。有人甚至出言不逊,“范军师,你是个汉人,担心我们祸害汉人了吧?”
很多贝勒们跟着大笑了起来。
多尔衮大怒道,“大胆!今后再有对军事不敬者,重罚不饶!”
范文程习惯了这些桀骜不驯的贝勒们的冷嘲热讽,他不仅不紧不慢的说:“摄政王、各位贝勒,我们这两年整军练兵,是已经有了些起色。可是我们的战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有啥太大变化。我一直观察着窑岗人。他们轻取了李自成的陕西,也轻取了鄂尔多斯,而且取的简直是探囊取物。我们此番要进攻大明,一旦战事紧,窑岗人定会出兵相助。目前论战力,我们还没法和窑岗人相比。”
没等范文程说完,多铎大怒道:“军师!你休长别人威风!我们的铁骑可以将横行天下蒙古铁骑打败,我就不信,对付不了窑岗人。你们都是被窑岗人吓破胆了,汗王征明的大业啥时候能完成,镶白旗镶红旗的仇,啥时候能报?”
“呵呵!贝勒爷息怒。既然贝勒爷还能记住镶白旗、镶红旗都已经败于窑岗人。那你知道败在啥地方吗?阿济格贝勒也在这里,大家说说,我们几次大败都败在哪里?”范文程的话,让阿济格格外反感。因为他在蒙古草原损兵折将,回来后差点儿没被皇太极砍头了。多铎一直不服气,他没吃过窑岗人的亏,就不相信窑岗人能挡得住满清勇士骑兵的冲击。可是范文程的问题,他还是回答不了。忍住气的多铎说:“我倒想听军事的高见!”
“窑岗人不但战术比我们精,火器比我们好的更多。这点儿,阿济格贝勒应该知道。我们几次败了,并不仅仅是我们轻敌。而是我们对窑岗人根本不了解。而且火器差距太大了。目前我们没有想出来有效的对付窑岗人的办法,要是我们进攻时,遇到窑岗人,还会大败。所以,我不建议马上出兵。”范文程不紧不慢的说。
“难道我们就不报仇了?”多铎问。
“你让军师把话说完!”多尔衮也是头脑清醒的人。
“仇是要报,可是需要机会。”范文程说,“最近我和洪承畴先生一直在研究窑岗人,发现了窑岗人一个天大的秘密。”
“欧!军师,快说说啥秘密?”多尔衮和众贝勒的胃口都被调了起来。
“我们发现,窑岗人的野心太大了。他们的野心绝对不像他们给外人看的那样,就是为了挣银子啥都不顾了。”范文程顿了顿,又说,“他们聪明的地方是,一直和大明朝庭保持了很好的关系,据说窑岗的张知木和一直和崇祯皇上私交还不错。可是他们夺下山西和陕西在没松手过。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治理。我们判断,他们的目标是整个天下,只是目前还没显露出来。而且他们高明的是,他们从来不从大明朝手里夺地方。可是他们驱赶李自成夺大明朝的地方,然后他们再从李自成手里夺地方。那个崇祯皇上还会跟着高兴。可是窑岗人夺回来的地方再不会给大明朝庭。”
“真的是高明。这样还不得罪朝廷。”
众贝勒们议论纷纷一阵儿。有人问,“军师啊!你说这事和我们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了!”范文程得意的说,“现在李自成对明军的攻势,窑岗人一直看着不管。凭窑岗人的实力,只要他们出手,李自成就会住手,可是他们没有,明显的是在纵容。如果不出意料,不用两年,他们把陕西山西治理成自己的后方之后,会倾全力出动,还要南进,从李自成手里取河南和湖广。这是一个比陕西大多的地方,而且四周几乎都是敞开的,需要大气力才能吃下的很大的地方。也需要很多兵力才能保住的地方。他们必然出动全部军力。那时候等他们打起来,想撤也撤不回来的时候,就是我们动手的时机。”
“对啊!趁他们顾不上我们,我们直接把北京打下来再说。”众贝勒们又是议论纷纷。
多尔衮很冷静的问:“要是他们完成中原的争夺。回手再对付我们怎么办?”
众贝勒这时都静了下来,多尔衮问的的确是问题。
“呵呵!到那时再审时度势,是和他们打还是和他们谈,我们都主动了。”范文程说,“只有我们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取得主动再说了。我们和窑岗人早晚要面对面。我们不打出去,他们有一天也回来辽东。不如我们抓住机会主动出击。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范文程计划大家听明白了。可是他后面的几句话,让大家觉得很刺耳。因为他说了,“我们窑岗人早晚要面对面。我们不出去,他们有一天也回来辽东。”
不过众贝勒都明白范文程说的是实话。虽然和窑岗人还隔着这么远,听了范文程的话,多尔衮也感到了丝丝寒意。
当多尔衮和孝庄皇后说起这事的时候,孝庄皇后说了一句:“我们非要和窑岗人为敌吗?”
可是多尔衮不能示弱,尤其是在女人面前不能示弱。他说:“我们一定要打败窑岗人!”
孝庄皇后现在不能得罪多尔衮,只是叹息了一声“唉!”
这个女人知道,多尔衮必然要败于窑岗人之手。可是现在她无能为力,她唯一目标就是保证顺治皇上安全的长大。
崇祯皇上得到了窑岗人和大顺军打了一仗的消息之后,心里既高兴,又担忧。崇祯皇上经常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这也是性格使然。高兴的是窑岗人还是李自成的死敌,担忧的是,据说窑岗人只有几百人,但是却是挡住了刘宗敏大军的进攻。将来窑岗人会无人能制约住了。
还有一件事让崇祯皇上也很纠结。山海关来的消息说,满清的多尔衮这两年整军训练已经完成。满清那些恶兵又对大明跃跃欲试。大臣们有不少劝他迁都回应天府,但是崇祯皇上认为那样太失一国之君的颜面了。大臣们退而劝崇祯皇上将太子先送到应天府,一旦有啥危机,有太子在应天府,可保万全。崇祯皇上还是没有答应。现在看来做对了。大顺军已经在长江北岸威胁应天府了。那些该死的窑岗人,就是不出兵。现在甚至连张知木的人都见不到了。看来,窑岗人是不满意上次下旨让他们退回来。可是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能意气用事吗?他哪里知道,窑岗人对此可不是仅仅意气用事,他们从来不吃亏。自以为聪明崇祯皇上已经被窑岗人给卖了,要换取远比撤出来还要大的利益。崇祯皇上更不会,也不愿意相信,他不过就是窑岗人的一个棋子。
现在最郁闷的应该是那位打了败仗的刘宗敏了。其实打一场败仗刘宗敏到不是太在乎,尤其是败在窑岗人手里。他在乎的是牛金星说的,牛金星手里有夺他兵权的圣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