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庄主们认输 造纸厂投产-《改变》
第(3/3)页
不过,《窑岗周报》的范总编是最高兴的,他说:“张总啊,我们现在可以扩大发行量了。以前我啊,既盼着扩大发行量,又害怕。因为纸这东西实在是太贵了。现在可好了,同样买纸的银子,能买来十倍原来的纸张。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家里有那么多文人。我看我们多整理印刷一些原来剩下孤本的书给大家看吧。”
“对!不但你们要印刷那些少数人看的书,还要印刷《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大家喜闻乐见的书籍。这更能培养大家读书得习惯。”张知木说。
“好好!我回去就安排。”范总编知道,现在纸张便宜了,这里书也可以很便宜,大家也都买得起,发行量会很大。
不过,张知木说的用纸张包装水泥的事,水泥厂的武厂长可是当真了。他听到消息立刻跑到造纸厂,和造纸厂商量生产牛皮纸的事了。那个造纸厂厂长正发愁呢。因为这个造纸厂生产线生产纸的速度太快了,他觉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停产。因为窑岗人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纸。这次武厂长找上门儿来,让造纸厂厂长高兴坏了。他们立刻开始研究造啥样的纸才能满足装水泥用。研究玩纸的事,武厂长又找到李云鹤让李云鹤安排人,给他们研制了水泥袋封口的机器。
后来,窑岗袋装水泥真的变成了畅销的产品。这一下,对水泥的推广应用,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百兆瓦发电机组并网的事,对窑岗来说意义太大了,窑岗好多项目都不敢进行,现在都卡在电这个瓶颈上了。不少厂子都靠自己的两兆瓦发电机维持。所以除了陈玉峰和欧阳鹤陪着周遇吉去了包头那边,窑岗剩下的领导都去牛头山参加并网仪式了。
在火车餐车上,陆成祥可是神采飞扬,见到张知木来到餐车,他过来说:“张总,我让他们大概的算了一下。我们今年山西和河套那边产的粮食,我们陕西加上陕西和河套这边,一年根本吃不完。更不用说今年我们买了大批的稻米。”
张知木说:“好啊!我们一定要备上三那年吃不完的粮食心里才能踏实。”
“是啊!我们今年要做一个计划,分来几处建几个大型的粮库。”陆成祥说,“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山西山多,我们就选一个山坳,建几个大型粮库,那样安全、容易把守。建一条铁路就行,那样就进出都方便了。”
“这是个好主意。”张知木说,“这件事你亲自抓一下。民以食为天啊!”
“不过,张总。我们开肯的地越来越多,以后粮食要是再多怎么办?”陆成祥问。
“现在百姓们只是吃饱就行,可是以后他们就要吃好了。”张知木说,“以后,我们将粮食转化成猪肉、鸡蛋、牛奶,让大家吃的更好就行了。”
“说的也是,”陆成祥说,“就说我们窑岗人吧,不论是工人还是学生,他们都不满足吃饱了。要是全山西还有陕西百姓都吃的和我们窑岗一样,那还差的太多。”
这时阎兴过来说:“张总,我看河西那边要是也能开发出来,我们的粮食还会更充足。那边的运输水路要是通了,我们这里的牛羊肉类也会更充足。百姓们吃的就能改善多了。”
李岩插言说:“你们说,崇祯皇上要是知道我们在这里研究给百姓们吃肉的事,会怎么想?”
“我敢说,天底下就没有哪个皇上会考虑百姓们吃饱后,还要给他们吃肉的事。”陆成祥说。
“我们不管别人,”张知木说,“李茂现在已经开始着手谋划在镇江那一带买地方建船厂的事。以后,我们在那里建大型海船,就可以捕捞大批的海产品,然后通过冷冻船,给大家运到山西来。改善大家的膳食结构。多吃深海鱼是可以长寿的。”
“好好!我现在是特别的想长寿,”陆成祥说,“以前就觉得死了活着也没啥区别,哪天死了一闭眼就完了。可是现在我怕死的要命。这样的好日子,我可要多活几天。张总告诉李茂,别怕花银子。弄就弄个大点的地方。”
“哈哈!”大家又被陆成祥的大方逗乐了。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