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庄主们认输 造纸厂投产-《改变》


    第(2/3)页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也是尽力了。不然我们派出来几万军队,一推就完了最省事。”邱老东家说,“我劳心费神,你们不领情不说。我们刚刚努力的给你们争取点缓机,你们就得寸进尺。让我们自己都觉得很可笑。算啦,你们还是回去吧!我们都有很多事要办。”

    “哎呀!邱老东家您误会啦,我们来就是签字来了。”窦庄庄主说,“快拿来协议,我们一起签字。”

    杨靖手里拿着协议书,看着邱老东家,邱老东家,用鼻子呼出了气,一摆手,示意杨靖把协议给他们吧。

    杨靖把协议地给他们,下面有人拿过来笔墨砚台。他们这些人都签了字画了押。

    杨靖对窑岗的官员们说:“今天的事,你们也看到了。今后的事情就有你们严格执行。他们这些人如果有不服从,反悔捣乱的,老账新帐一起算。”

    看着签完字画完押的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庄主们,邱老东家说:“你说你们,一个个的都是聪明人。我怎么就不明白了,为啥要做糊涂事呢?”

    郭壁村庄主抬头看了邱老东家一眼,想说啥,又咽回去了。

    邱老东家用鼻子哼了一声,说:“你们就不想想,谁来管理一个地方能允许你们在下面胡闹。再说了,要是你们能把这里治理好了也行。你们看看,你弄的那些一个个独立王国,把这条千年古商道都阻断了。百姓们一个个过的啥日子,你们没看到?你们再看看山西其他地方,那里的百姓进过两三年修养生机,百姓们的日子都好了起来。到处是买卖,到处是商贩。就说他们种的庄稼吧,亩产量比你们这里高一倍。你们不要在在自己那个蜗牛壳里做皇上的梦啦,多出去看看。再说,你们反对的那个一人一票的选举吧。如果你们一个个为百姓修桥补路做好事,百姓们能不投票拥护你们。你们要是为富不仁,也被就别想出人头地让百姓们选你们。以后,这样选的地方官员还要接受大家的监督,收上来银子,没有大家同意不能乱花。是不是要比都让贪官拿走了要好得多?”

    既然已经都签字画押,这些人也都能听进邱老东家的话了。有人问:“以后我们各地方官员,真的要百姓们选举吗?”

    “是的!千真万确。”邱老东家说,“你们也可以到山西给去看看,看看是百姓们选的人好,还是朝廷派来人好?”

    “唉!我们是该各处走走看看了!”郭壁村庄主说。

    “好啊!”邱老东家说,“你们啥时候有时间相处各地看看,我给你们通知一下。到了各地也会有人接待你们。”

    “好好!我们回去安排好了再说。”

    不过他们走的时候,杨靖拿着他们给朝廷官员捐款的一份儿清单说:“我知道你们给朝廷官员捐了不少银子。你们看,我们这里官员,马上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你们能不能也有点合作的诚意,给他们捐点银子。不用多,就按照你们捐给朝廷官员的数额就行。你们看行吗?”

    这些庄主心里这个气啊,不过不敢说。郭壁村庄主说:“好!就按杨公子说的,我们就按照这个清单办!”他们知道,杨靖既然说了,他们不答应也不行。

    这些庄主们走后,窑岗的官员们高兴的说:“这下子可好!我们这两年可被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邱老东家说:“你们要不要高兴的太早了。只要土地在他们手里一天,租他们地的农民,就要听他们的。他们也会想办法继续给你们出难题。”

    杨靖说:“我们两个团的军队留在这里配合你们的工作。把我们能做的都做好。我们有一条,他们会害怕。那是没准数,就是要他们赔偿给我们造成损失的事。要是他们不老实使暗劲儿。就用这一条治他们。他们有把柄在我们手里就好办。”

    窑岗这边也都在关注着沁水那边的情况,尽管大家都相信,有邱老东家和杨靖两个人在那边不会有啥大问题。可是终究那边的事是窑岗人两三年来的心病。不过张知木最近忙的有些冲淡了这些。他刚刚到凌水码头那边参加完造纸厂的开业典礼,回到窑岗没停稳,李迪来电话,请他参加牛头山一百兆瓦发电机组并网仪式。这可都是喜事,今年山西和陕西各地,还有包头那边的秋粮都丰收,简直让陆成祥乐的嘴都合不上。张知木更是高兴。现在的人都是饿的怕了。不少人有一点银子就买回来粮食放在家里。这是很可怕的事,因为这容易让人判断不出来,市场上到底缺多少粮食。不过张知木知道,只要再连续两年市场上不断粮,粮食价格稳定,这样的事情就会慢慢的过去。

    在造纸厂,张知木看了,从机器加工木材造纸浆,到连续生产出来纸张来的整个过程。他心里知道,以后可以大量的生产印刷品,纸张书籍再也不是奢侈品了。

    卢炳义看着雪白的机器造出来的纸张,对张知木说:“按照这个速度生产纸张,全大明朝也用不了。”

    张知木说:“我们纸张质量太好了,纸张可以出口到南洋,然后换稻米回来。另外,我们也可以造一些不需要漂白的强度高一些的牛皮纸,做包装物用。我们的水泥就可以用牛皮纸口袋密封包装。那样的话,我们水泥也可变成很好的商品了。还有我们有些产品,不适合用木箱包装的,可用硬纸板包装。那样的话,我们产品还显得高档。”

    “哎呀,我可没想到那么多,”卢炳义说,“我在想要给每个学生都印一本儿字典。免得他们几个人用一本儿。”

    “对!就连参加学习的工人也要每人发一本儿,这样的话,他们读书识字就方便了。”张知木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