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邱老东家出手 四轮拖拉机-《改变》


    第(3/3)页

    “我看就在郊外建一条铁路线,把这些厂子都串起来,一下子就都解决了。”张知木说。

    “我看行,”李云鹤说,“以后生产型企业都往汾河那个方向发展,那里运输方便,发展的空间也大。”

    临走的时候,张知木对拖拉机厂厂长说:“你们充实了技术力量后,不但要研制新型车辆,还要研制新型的柴油机,一是更大动力柴油机,象水库工地和矿山企业,都需要更大型的推土机和挖掘机。再就是要研制小型的柴油机,有了小型的柴油机,可以生产一种能载几个人的小型灵活的履带式车辆,这样的车辆几乎可以在所有的地形和道路上都能行走。军事用途会很大。”

    拖拉机厂厂长点头说:“好!张总,我记住了。”

    回去的路上,张知木对李云鹤说:“这段时间你的注意力要多用在拖拉机厂上。他们要是能大量的投产了,我们的好多建设项目都可以加快进度。”

    “你放心吧,我知道了。”李云鹤说,“今年的毕业生分配的事,你可要给我们倾斜一下。我看我们经过这几年锻炼,的确也锻炼出来不少能人。我想以他们为主,配上学生,再配上文化成绩好的工人,组成一些小组,这样的小组就可以独立承担任务了。就说拖拉机厂吧。那些人熬到现在才出成绩,但是这个过程,他们那些人得到的锻炼可不少。象陆琪他们搞纺织机的那些人,虽然搞纺织机的时候,拖了很长时间,但是真的锻炼出来一批人。其实搞针织机的时候,陆琪都没有直接参加。他带出来那些人就搞了。现在有了针织机,我们毛纺就发展起来了。毛纺出来东西比棉纺的东西贵多了。弄的草原上的羊毛和骆驼毛都成宝贝了。”

    “今年毕业生分配,还是老办法,留一半儿在学院做老师。剩下的分到各单位。今年做分配方案的时候,你参加吧。有一个月卢先生他们该回来了。再说了毕业的生们也不能等太久。”

    张知木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杨玉琳说:“你又到哪去了,也不吱一声。弄得陈叔还说我。”

    “陈叔说啥事了?”张知木明白,一定是陈叔来电话了。

    “好像是太原晋王府的事,有人要进晋王府。陈叔让人把他们赶走了。”杨玉琳说。

    张知木回到自己的屋里,立刻给指挥中心打了一个电话。

    陈玉峰接过电说:“知木,方才太原那边张本贵打过来电话。他们正在组织人改建那里。不知道是怎么走漏了风声,有一些人自称是王府的人,要回到晋王府。还请来朝廷的官员作证说他们是晋王的啥人。我告诉那边的警察,再有人来就抓起来。我也告诉张本贵那老东西,马上就把窑岗医学院的牌子挂上。就要告诉他们这事定了,别来胡闹。”

    “呵呵!”张知木笑着说,“看来是有人是不甘心啊。不过告诉张伯那个牌子不叫‘窑岗医学院’,而叫‘山西医学院’。”

    “嗯!”陈玉峰说,“对对!叫‘山西医学院’。我马上就告诉那老东西。不过,知木啊!我们要有点数,看来朝廷这些人这次回来一定会搞些事。”

    “我也感到了,”张知木说,“我们要找个机会好好打压一下他们的气焰才行。”

    “好了,这事我们安排吧。”陈玉峰说。

    对于这样的事,张知木心里清楚,只是有些麻烦不会有啥大事,不需要他太操心。特别是陈玉峰和欧阳鹤回来了,这些事他更不用管了。真正需要他考虑的是下一步怎么办。只有考虑好了这一步,其他工作就有了目标。现在天下任何一方都已经不可能对窑岗有军事上威胁。窑岗目前虽然可以凭借军事优势打出去,但是的确没有能力将打下来的地方都变成稳固的后方。如果勉强的打出去,一旦有啥情况,后方就会不稳。所以还需要稳一点儿。好在陈玉峰和欧阳鹤都已经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下一步目标一定是南进,可是南进就不仅仅是解决河南的问题,就要连湖广一起解决。特别是长江以北一起解决。那时需要更多的干部。现在的干部接管陕西还是富裕的,有些地方都是派出来一个班子还富裕的干部,可是要是把这些干部都投到河南湖广去,那是远远不够用的。至于何时南下一个主要指标是就是干部的准备情况。

    张知木正想给李茂发电报,让他再招聘一些南方的干部。杨玉琳进来说:“你愣啥神呢,周遇吉和夫人一起来了。”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