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年底收获 包头通车-《改变》
第(2/3)页
“你们现在有两个任务,”张知木没有多余的废话,说,“一个是准备建设另一个广播电台的全套设备,也要有两个波段;另一个是研制碘钨灯。”
“张总,你还是一个个说。”扬昌问,“你需要在哪里建设广播电台?设备我们准备容易。”
“暂时保密!”张知木说,“不过,不是西安就是洛阳。这点可以告诉你。”
“你说的啥碘钨灯?”扬昌没听明白。
“这样,你们可以用石英玻璃制作一个圆管儿型灯泡,钨丝要能架住。里面放一点儿碘,然后在用氩气充进去。这样的碘钨灯丝温度我们可以使用到一千四百度。发光效率会非常高。”张知木说。
“呵呵!高是高啊,”扬昌笑着说,“用不多长时间,钨丝就坏了。”
“是的,钨丝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厉害,使用的时间越短。可是我们在灯管儿里面加了碘之后碘在高温下变成碘蒸气,碘和粘在玻璃上的钨在一千二百度一下反应变成碘化钨,碘化钨蒸汽扩散到钨丝上,在高温下又分解成碘和钨。这样循环下去,钨丝的使用寿命就要远远的大于原来使用寿命。我告诉你吧,碘钨灯与普通白炽灯相比,照明用碘钨灯还具有体积小、光色好、寿命长的优点。将来它完全可以替代碳弧灯。其实你们也可以试验用其它卤素代替碘,比如用溴化氢代替碘做一些实验。你们就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光源领域。”
“石英玻璃?”
“你直接去找玻璃厂厂长,他早就搞出来石英玻璃了。”张知木说,“记住碘钨灯温度太高散热必须搞好。石英玻璃上必须干净,就连手印都要用酒精搽干净。”
“好!是不是以后我们的白炽灯就没有用了。以后都用这碘钨灯了?”扬昌问。
“不会。碘钨灯只适用于大功率的地方,比如车站广场工地等地方。民用的一般还是用普通白炽灯,”张知木说,“不过,你们研制完白炽灯以后,还要研制日光灯。那是后话了。”
“你就直接把日光灯的事儿都说了得啦,”扬昌说,“我回去后一起就弄了。”
“别太贪!”张知木说,“没那么简单,你回去就抓紧把碘钨灯弄出来得啦!”
由于为了出征需要做很多准备,包头的通车仪式陈玉峰和欧阳鹤就都不能过去了。张知木带着黄玉坤、阎伯驹、陆成祥、卢炳义、邱老东家、阎兴等一行没有军事行动任务的人去参加通车典礼。
由于小青和小虎他们已经放假,张知木就把他们还有徐嫂的两个孩子高贵祥和高银凤一起带去。孩子们听说带他们出去,高兴的一连几天都睡不好觉。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汾河和黄河已经封冻。就快过年了,张知木他们的专列还专门挂了几个车厢给沿途几个地方带去不少年货。
雁北的雪下的很大,孩子们在温暖的车厢里面,透过车窗,望着外面皑皑白雪,兴奋的叽叽嘎嘎说个不停。
在餐车厢里面喝着茶的几位窑岗的领导们也在高兴的谈论着。
看来最高兴的还是陆成祥,“张总啊,我万万没想到东胜州和包头这边今年就能打出来这么多粮食。去年他们这边只是赶上种了一些蔬菜。过冬的粮食还是我们运过来的。今年不但他们自己够吃,还能给我们运回来不少粮食。我还以为怎么也得过两年再说呢?”
阎伯驹插了一句,“我说,你不是也到关外不少粮食吗?”
“那不一样,我运到关外的是大米。那里有不少南方人,就喜欢吃大米。没办法各种粮食我们都要换着吃。现在的人已经不是吃饱就行了。”陆成祥解释着。
阎伯驹又和陆成祥开起了玩笑,“我说陆小抠,听说原来给关外移民的娘们,都让你给贪污了,留在窑岗。有这回事儿吧?”
“哈哈!”
大家笑完,陆成祥也笑着说:“这事儿啊,还真的不怪我。那些娘们儿到了窑岗,本来是集中以后再一起往关外安排。结果她们在窑岗期间,听说我们的纺织厂就招工,待遇还不错,就谁也不到关外去了。你说,我也不能强迫人家去。后来我就想办法了,来了就直接送走。不然关外那些光棍怎么办啊?”
阎兴说:“现在就好了,只要人在凌水码头一下船,就上火车直接送到包头,就让她们在火车上看一眼窑岗。不然,不管啥样的人到了窑岗就都走不了了。”
“明年开春我们还是动员起来,从各地继续招聘移民,特别是女人。”陆成祥喝了一口茶说,“现在包头、东胜州那边有将近二十万男移民,女人连两万都不到,这样下去不行。”
第(2/3)页